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方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1.1.1 高速公路发展历程和现状第9-10页
        1.1.2 高速公路安全状况与特点第10-12页
        1.1.3 高速公路安全设施简介第12页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交通标志、标线第13-40页
    2.1 交通标志分类第13-14页
        2.1.1 警告标志第13页
        2.1.2 禁令标志第13-14页
        2.1.3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第14页
    2.2 交通标志设计原则第14-24页
        2.2.1 标志设置顺序第15页
        2.2.2 入口、出口系列标志第15-17页
        2.2.3 沿线设施标志第17-19页
        2.2.4 沿线信息标志第19-22页
        2.2.5 其他标志第22-24页
    2.3 交通标志版面第24-25页
        2.3.1 标志文字第24页
        2.3.2 标志颜色第24-25页
        2.3.3 标志图形第25页
    2.4 交通标志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第25-29页
        2.4.1 标志结构设计第25-27页
        2.4.2 标志材料要求第27-29页
    2.5 交通标线分类第29-30页
    2.6 交通标线设计原则第30-37页
        2.6.1 设计指导思想第30页
        2.6.2 交通标线设置原则第30-37页
    2.7 交通标线材料要求及比选第37-40页
        2.7.1 标线类型比选第37-39页
        2.7.2 标线应用范围第39-40页
第三章 护栏第40-50页
    3.1 护栏分类和等级第40-41页
        3.1.1 护栏分类第40页
        3.1.2 护栏等级第40-41页
    3.2 设计原则第41-47页
        3.2.1 设计指导思想及作用第41-42页
        3.2.2 护栏形式选择与论证第42页
        3.2.3 路侧护栏第42-46页
        3.2.4 中央分隔带第46-47页
    3.3 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第47-50页
        3.3.1 波形梁护栏第47-48页
        3.3.2 缆索护栏第48页
        3.3.3 混凝土护栏第48-50页
第四章 隔离栅、防眩设施、轮廓标第50-55页
    4.1 隔离栅设计原则第50-51页
        4.1.1 设计指导思想第50页
        4.1.2 隔离栅第50页
        4.1.3 防落物网第50-51页
    4.2 隔离栅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第51页
        4.2.1 隔离栅第51页
        4.2.2 防落物网第51页
    4.3 防眩设施设计原则第51-52页
        4.3.1 设计指导思想第51-52页
        4.3.2 防眩设施设置原则第52页
    4.4 防眩设施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第52-53页
    4.5 轮廓标设计原则第53-54页
        4.5.1 设计指导思想第53页
        4.5.2 轮廓标设置原则第53-54页
    4.6 轮廓标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第54-55页
第五章 特殊路段安全措施第55-64页
    5.1 长大陡坡路段第55-56页
        5.1.1 主要事故形态第55页
        5.1.2 综合处理措施第55-56页
    5.2 绕城高速第56-58页
        5.2.1 绕城高速的特点第56-57页
        5.2.2 绕城高速公路标志设置第57-58页
        5.2.3 绕城高速公路标线设置第58页
    5.3 桥隧段落第58-61页
        5.3.1 隧道段落第58-60页
        5.3.2 桥梁段落第60-61页
    5.4 收费广场第61-64页
        5.4.1 交通标志第62页
        5.4.2 交通标线第62-63页
        5.4.3 防撞、警示设施第63-64页
第六章 营松高速公路十二设计段安全设施设计第64-81页
    6.1 工程概况第64-66页
    6.2 交通标志第66-72页
        6.2.1 互通立交标志第66-68页
        6.2.2 服务设施标志第68-70页
        6.2.3 长大陡坡路段标志第70-71页
        6.2.4 桥隧标志第71-72页
    6.3 交通标线第72-76页
        6.3.1 标线材料的选择第72页
        6.3.2 互通、服务区标线第72-74页
        6.3.3 桥隧标线第74-75页
        6.3.4 长大陡坡路段标线第75页
        6.3.5 隆声警示带第75-76页
        6.3.6 突起路标第76页
    6.4 护栏第76-78页
        6.4.1 所采用护栏的型式第76-78页
        6.4.2 各个型式护栏所应用范围第78页
    6.5 其他安全设施第78-81页
        6.5.1 隔离栅和防落物网第78-80页
        6.5.2 防眩设施第80页
        6.5.3 轮廓标第80-81页
第七章 结论第81-83页
    7.1 主要结论第81-82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拓学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下一篇:西汉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