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西铜高速重交通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重交通轴载换算第13-15页
        1.2.2 重交通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第15-18页
        1.2.3 全寿命设计方法第18-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西铜公路交通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第21-40页
    2.1 交通状况调查第21-28页
        2.1.1 交通分布及特点第21-25页
        2.1.2 重交通的界定第25-28页
    2.2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面工作环境第28-32页
        2.2.1 气候环境特点第28-31页
        2.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特点及处理第31-32页
    2.3 西铜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成因分析第32-38页
        2.3.1 重交通作用下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第33-36页
        2.3.2 重交通对路面病害发展的影响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西-铜高速重交通沥青路面标准轴载确定及设计参数研究第40-57页
    3.1 湿陷性黄土地区重交通轴载换算第40-46页
        3.1.1 重交通标准轴载的确定第40-42页
        3.1.2 轴载换算原则第42-43页
        3.1.3 轴载换算方法第43-46页
    3.2 西-铜高速重交通加载方式第46-49页
        3.2.1 西-铜高速交通工况分析第46-47页
        3.2.2 荷载作用图示第47-48页
        3.2.3 平均接地压力第48-49页
        3.2.4 荷载加载方式的确定第49页
    3.3 湿陷性黄土地区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参数研究第49-56页
        3.3.1 各结构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第49-51页
        3.3.2 等效土基回弹模量第51-55页
        3.3.3 劈裂强度及泊松比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西-铜高速重交通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第57-81页
    4.1 有限元计算方法及软件(ANSYS)简介第57-58页
    4.2 西-铜高速重交通沥青路面计算模型建立第58-60页
        4.2.1 西-铜高速路面结构第58-59页
        4.2.2 路面结构静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4.3 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静力学响应第60-68页
        4.3.1 上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及下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第60-63页
        4.3.2 面层最大剪应力及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第63-65页
        4.3.3 土基顶面最大压应变及路表最大弯沉第65-68页
    4.4 重载作用下面层厚度对沥青路面结构静力学响应的影响第68-77页
        4.4.1 面层厚度对下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的影响第69-70页
        4.4.2 面层厚度对面层最大剪应力的影响第70-72页
        4.4.3 面层厚度对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第72-73页
        4.4.4 面层厚度对上面层层底拉应变的影响第73-74页
        4.4.5 面层厚度对土基顶面最大压应变的影响第74-75页
        4.4.6 面层厚度对路表最大弯沉的影响第75-77页
    4.5 动载车速对重交通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第77-79页
        4.5.1 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77页
        4.5.2 动力学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第77-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西-铜高速重交通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第81-106页
    5.1 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第81-82页
        5.1.1 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第81-82页
        5.1.2 Superpave 设计理念第82页
    5.2 重交通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及结构优化模型第82-86页
        5.2.1 设计指标第82-84页
        5.2.2 结构优化模型第84页
        5.2.3 结构优化模型参数计算第84-86页
    5.3 重交通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第86-93页
        5.3.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原则第86-87页
        5.3.2 各结构层层位功能要求第87-89页
        5.3.3 沥青面层及基层材料选择第89-92页
        5.3.4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第92-93页
    5.4 重交通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结构合理厚度设计第93-104页
        5.4.1 基于弯沉指标的路面厚度设计第94-97页
        5.4.2 基于力学和使用性能指标的验算第97-100页
        5.4.3 全寿命路面厚度优化及结构优选第100-104页
        5.4.4 与生产路结构的经济性对比第104页
    5.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试验路工程第106-118页
    6.1 试验路概况第106页
    6.2 试验路结构方案第106页
    6.3 试验路铺筑第106-114页
        6.3.1 材料选择第107-110页
        6.3.2 配合比设计第110-112页
        6.3.3 施工工艺第112-114页
    6.4 试验路质量检测第114-117页
        6.4.1 SUP -25 质量检测第115-116页
        6.4.2 SUP -19 质量检测第116-117页
    6.5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结论及建议第118-123页
    1 主要结论第118-121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21页
    3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昌地区公路货运枢纽布局规划及评价研究
下一篇:城市道路网中心式动态交通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