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顶层建模与模型集成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项目来源 | 第17-18页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2 数字化设计关键使能技术 | 第18-20页 |
1.3 数字化设计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20-28页 |
1.3.1 国外数字化设计研究 | 第21-25页 |
1.3.2 国内数字化设计研究 | 第25-26页 |
1.3.3 顶层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3.4 多领域模型集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3.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页 |
1.4 论文关键技术与组织结构 | 第28-31页 |
1.4.1 关键技术 | 第28-29页 |
1.4.2 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数字化设计基础 | 第31-45页 |
2.1 概述 | 第31页 |
2.2 FCS对象特性 | 第31-33页 |
2.2.1 FCS基本构成 | 第31-32页 |
2.2.2 FCS的分系统 | 第32-33页 |
2.3 数字化设计方法 | 第33-41页 |
2.3.1 数字化设计特点 | 第33-35页 |
2.3.2 总体方法研究 | 第35-36页 |
2.3.3 数字化设计过程模型 | 第36-39页 |
2.3.4 数字化设计模型集成框架 | 第39-41页 |
2.4 飞行控制系统虚拟样机 | 第41-44页 |
2.4.1 数字化设计开发过程 | 第41-44页 |
2.4.2 飞行控制系统虚拟样机定义 | 第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顶层建模方法 | 第45-77页 |
3.1 概述 | 第45页 |
3.2 顶层建模基本理论 | 第45-51页 |
3.2.1 顶层建模概念 | 第45-47页 |
3.2.2 顶层建模流程 | 第47-48页 |
3.2.3 顶层模型层次化结构 | 第48-49页 |
3.2.4 顶层建模语言选择 | 第49-51页 |
3.2.5 顶层建模步骤 | 第51页 |
3.3 顶层建模语言扩展 | 第51-61页 |
3.3.1 SysML衍型扩展 | 第51-52页 |
3.3.2 混合行为建模 | 第52-55页 |
3.3.3 多领域模型统一建模 | 第55-61页 |
3.4 系统顶层建模方法 | 第61-73页 |
3.4.1 静态结构建模方法 | 第61-67页 |
3.4.2 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 第67-71页 |
3.4.3 原子模型的实现 | 第71页 |
3.4.4 顶层建模的层次化调度 | 第71-73页 |
3.5 顶层建模示例 | 第73-75页 |
3.5.1 静态结构建模 | 第73-74页 |
3.5.2 动态行为建模 | 第74-75页 |
3.6 顶层建模方法特点 | 第75-7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多领域模型集成方法 | 第77-98页 |
4.1 概述 | 第77页 |
4.2 多领域模型集成流程 | 第77-80页 |
4.2.1 多粒度模型分类 | 第78-80页 |
4.2.2 不同粒度模型的信息交换 | 第80页 |
4.3 多领域模型协同仿真方法 | 第80-83页 |
4.3.1 协同仿真概述 | 第80-82页 |
4.3.2 协同仿真实现方法 | 第82-83页 |
4.4 飞行控制系统虚拟样机设计 | 第83-97页 |
4.4.1 机械结构模型设计 | 第84-85页 |
4.4.2 动力学模型设计 | 第85-86页 |
4.4.3 与动力学模型集成 | 第86-90页 |
4.4.4 与制导、导航模型集成 | 第90-95页 |
4.4.5 飞行控制系统虚拟样机集成 | 第95-9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数字化设计环境构建 | 第98-107页 |
5.1 概述 | 第98页 |
5.2 设计环境所需特点 | 第98-99页 |
5.3 设计环境结构 | 第99-104页 |
5.3.1 整体结构 | 第99-100页 |
5.3.2 内部结构 | 第100-104页 |
5.4 设计环境对FCS数字化设计的支持 | 第104-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数字化设计技术验证 | 第107-143页 |
6.1 概述 | 第107页 |
6.2 验证对象分析 | 第107-113页 |
6.2.1 验证对象确立 | 第107-108页 |
6.2.2 需求分析 | 第108-110页 |
6.2.3 系统分析 | 第110-113页 |
6.3 顶层模型构成 | 第113-121页 |
6.3.1 静态结构模型 | 第113-118页 |
6.3.2 动态行为模型 | 第118-120页 |
6.3.3 约束关系模型 | 第120-121页 |
6.4 顶层模型验证 | 第121-123页 |
6.5 多领域模型构成 | 第123-134页 |
6.5.1 领域模型总体结构 | 第123-124页 |
6.5.2 机械结构模型 | 第124-125页 |
6.5.3 动力学模型 | 第125-127页 |
6.5.4 控制系统模型 | 第127-132页 |
6.5.5 制导、导航模型 | 第132-134页 |
6.6 多领域模型集成与验证 | 第134-139页 |
6.7 虚拟样机集成验证 | 第139-141页 |
6.8 应用效果 | 第141-142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7.1 全文结论 | 第143-144页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