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综述 | 第13-18页 |
2.1 财务共享的规模经济效应 | 第13-14页 |
2.2 财务共享的必经之路-流程再造 | 第14页 |
2.3 传统模式和共享服务的比较与选择 | 第14-16页 |
2.4 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范围 | 第16页 |
2.5 财务共享服务内包与外包的选择 | 第16-18页 |
第3章 AN公司中国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导入路径 | 第18-39页 |
3.1 AN公司简介 | 第18-21页 |
3.1.1 AN公司概况 | 第18页 |
3.1.2 AN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 第18-20页 |
3.1.3 AN公司中国区财务管理架构 | 第20-21页 |
3.2 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3.2.1 ERP系统众多导致财务信息收集汇总困难 | 第21页 |
3.2.2 流程不一致导致差错率难以降低 | 第21-22页 |
3.2.3 财务管理自身成本居高不下 | 第22页 |
3.2.4 会计和控制职能分离带来困惑 | 第22-23页 |
3.2.5 亟待完善的功能化学品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 第23-26页 |
3.3 纵深解决方案-AN公司中国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导入 | 第26-30页 |
3.3.1 问题归纳与分析 | 第26-27页 |
3.3.2 共享服务模式的内在要求,优势和固有缺陷 | 第27页 |
3.3.3 跨事业部纵深解决方案的规模经济性和导入路径 | 第27-28页 |
3.3.4 路径选择的背景及必要性 | 第28-30页 |
3.4 流程再造-财务共享服务关键成功要素之一 | 第30-34页 |
3.4.1 重新梳理和改造现有流程的必要性 | 第30页 |
3.4.2 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 第30-31页 |
3.4.3 流程再造的阻力及失败经验分析 | 第31-33页 |
3.4.4 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流程再造所需步骤 | 第33-34页 |
3.4.5 整合后的AN公司中国区财务管理流程 | 第34页 |
3.5 高效的治理结构-财务共享服务关键成功要素之二 | 第34-39页 |
3.5.1 关于治理结构 | 第34-35页 |
3.5.2 治理结构的常见组织架构 | 第35页 |
3.5.3 成功的财务共享服务治理结构考量要素 | 第35-38页 |
3.5.4 AN公司中国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治理结构 | 第38-39页 |
第4章 AN公司中国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建和实施 | 第39-56页 |
4.1 组建的背景 | 第39-40页 |
4.1.1 现有的低效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持续 | 第39页 |
4.1.2 严峻的经营业绩压力倒逼 | 第39页 |
4.1.3 “发电机”(Dynamo)项目 | 第39-40页 |
4.2 AN公司中国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 | 第40-54页 |
4.2.1 项目决策流程 | 第40页 |
4.2.2 实施主要步骤 | 第40-42页 |
4.2.3 项目选址 | 第42-46页 |
4.2.4 投资申请及审批 | 第46-54页 |
4.2.5 服务级别协议的签订 | 第54页 |
4.3 项目实施成功经验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AN公司中国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导入策略及有效性评价 | 第56-69页 |
5.1 业务流程标准化-关键策略一 | 第56-60页 |
5.1.1 统一的会计科目表 | 第56-57页 |
5.1.2 使用尽可能统一的ERP信息管理系统 | 第57-58页 |
5.1.3 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及财务组织变革 | 第58-60页 |
5.2 变革管理-关键策略二 | 第60-63页 |
5.2.1 组织架构调整-分散走向集中统一的共享服务管理模式 | 第60-61页 |
5.2.2 成功的员工安置方案是财务组织架构重组成功的重要保障 | 第61-62页 |
5.2.3 技术变革-ERP辅助系统和单据流的优化整合 | 第62页 |
5.2.4 独特的财务控制架构支撑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成功实施 | 第62-63页 |
5.3 持续改进(客户满意度提升)-关键策略三 | 第63-67页 |
5.3.1 绩效管理及职业发展规划对组织发展和提升客户满意度的作用 | 第64-65页 |
5.3.2 职业发展规划-业绩与发展对话和领袖人才回顾 | 第65-67页 |
5.4 AN公司中国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导入有效性评价 | 第67-69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