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1.2.1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 | 第11-14页 |
| 1.2.2 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问题 | 第14-16页 |
| 1.3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 1.3.1 流动人口 | 第16-17页 |
| 1.3.2 流动人口子女 | 第17-18页 |
| 1.3.3 流动人口冢庭 | 第18页 |
| 1.3.4 核心家庭 | 第18-19页 |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9-25页 |
| 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0-21页 |
| 2.3 拟定访谈形式及其问题 | 第21页 |
| 2.4 资料收集 | 第21-22页 |
| 2.4.1 深度访谈 | 第21-22页 |
| 2.4.2 观察 | 第22页 |
| 2.4.3 访谈 | 第22页 |
| 2.5 我的思考 | 第22-25页 |
| 2.5.1 研究效度 | 第22-23页 |
| 2.5.2 信度问题 | 第23页 |
| 2.5.3 推广度问题 | 第23-24页 |
| 2.5.4 伦理道德 | 第24-25页 |
| 第3章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质性分析 | 第25-48页 |
| 3.1 稳定的流动人口多子女家庭教育的质性分析 | 第25-32页 |
| 3.1.1 背景资料 | 第25页 |
| 3.1.2 研究过程 | 第25-31页 |
| 3.1.3 思考与总结 | 第31-32页 |
| 3.2 单亲的流动人口多子女家庭教育的质性分析 | 第32-40页 |
| 3.2.1 背景资料 | 第32-33页 |
| 3.2.2 研究过程 | 第33-39页 |
| 3.2.3 思考与总结 | 第39-40页 |
| 3.3 稳定的流动人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质性分析 | 第40-48页 |
| 3.3.1 背景资料 | 第40-41页 |
| 3.3.2 研究过程 | 第41-46页 |
| 3.3.3 思考与总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8页 |
| 4.1 研究结论 | 第48-52页 |
| 4.1.1 对子女的职业期望较高,过于重视学习成绩 | 第48-49页 |
| 4.1.2 流动人口教育方式简单,奖惩措施单一 | 第49页 |
| 4.1.3 流动人口家庭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 | 第49-50页 |
| 4.1.4 家长重言教而轻身教 | 第50-51页 |
| 4.1.5 家庭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缺乏学习氛围 | 第51页 |
| 4.1.6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观念有所改变,但教育行为仍保留传统模式 | 第51-52页 |
| 4.1.7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缺少科学化的指导 | 第52页 |
| 4.2 基于家长的角度构建学校干预模式—基于湄长小学的个案考量 | 第52-58页 |
| 4.2.1 学校干预的途径 | 第53-56页 |
| 4.2.2 学校干预的内容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附录 | 第62-64页 |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