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2.1 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2 商业银行稳定水平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2.3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1 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个体风险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2 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7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本文的难点 | 第17页 |
1.5 本文内容安排和框架 | 第17-20页 |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 | 第20-26页 |
2.1 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2.2 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2.2.1 非利息收入占比分析 | 第21-22页 |
2.2.2 非利息业务构成分析 | 第22-23页 |
2.2.3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业务比较 | 第23-26页 |
第3章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6-37页 |
3.1 理论依据——资产组合理论和z值理论 | 第26-30页 |
3.1.1 资产组合理论 | 第26-27页 |
3.1.2 银行破产风险的z值理论 | 第27-28页 |
3.1.3 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水平的度量 | 第28-30页 |
3.2 影响银行稳定水平的变量分析与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2.1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第30-31页 |
3.2.2 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3.3 非利息收入占比影响银行稳定水平的实证分析与检验 | 第31-37页 |
3.3.1 样本选择、样本期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31-32页 |
3.3.2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 第32页 |
3.3.3 实证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3.3.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3.5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影响渠道的分析 | 第34-37页 |
第4章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7-47页 |
4.1 非利息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37-39页 |
4.2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 | 第39-43页 |
4.2.1 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MES的介绍 | 第40-42页 |
4.2.2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暴露程度的度量 | 第42-43页 |
4.3 变量分析与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4.3.1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第43-44页 |
4.3.2 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4.3.3 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系统性风险的实证分析与检验 | 第44-47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