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 第16-35页 |
2.1 包头地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 第16-20页 |
2.2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管理措施 | 第20-22页 |
2.3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产品开发 | 第22-24页 |
2.4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流程设计 | 第24-28页 |
2.4.1 贷款申请 | 第24页 |
2.4.2 受理与调查 | 第24-25页 |
2.4.3 风险评价 | 第25页 |
2.4.4 审查审批 | 第25页 |
2.4.5 合同签订 | 第25页 |
2.4.6 贷款发放 | 第25页 |
2.4.7 贷款支付 | 第25页 |
2.4.8 贷后管理 | 第25-26页 |
2.4.9 回收与处置 | 第26-28页 |
2.5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三级贷后管理 | 第28-30页 |
2.5.1 总行管理 | 第28页 |
2.5.2 分行管理 | 第28-29页 |
2.5.3 支行管理 | 第29-30页 |
2.6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信贷工厂实施状况 | 第30-35页 |
2.6.1 组织架构搭建 | 第30页 |
2.6.2 岗位人员配备 | 第30-31页 |
2.6.3 营销团队打造 | 第31页 |
2.6.4 分行个贷营销团队职能 | 第31-32页 |
2.6.5 支行个贷营销团队职能 | 第32页 |
2.6.6 营销策略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5-38页 |
3.1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1.1 全而不精 | 第35页 |
3.1.2 业务骨干流失严重 | 第35页 |
3.1.3 业务操作分离不彻底 | 第35页 |
3.1.4 市场开发深度不足 | 第35-36页 |
3.1.5 总分行之间授权效率有待提高 | 第36页 |
3.2 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38页 |
3.2.1 规模调控制约业务发展 | 第36-37页 |
3.2.2 考核体系影响人员管理 | 第37页 |
3.2.3 业务合规检查未落实到位 | 第37页 |
3.2.4 内部管理工作有待强化 | 第37页 |
3.2.5 业务产品创新滞后、营销策划单薄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模式与启示 | 第38-41页 |
4.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模式 | 第38页 |
4.2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模式 | 第38-40页 |
4.2.1 传统经营模式 | 第38-39页 |
4.2.2 个人贷款中心模式 | 第39页 |
4.2.3 社区银行模式 | 第39-40页 |
4.3 启示与借鉴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完善包商银行包头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对策 | 第41-48页 |
5.1 创新精准的个人信贷业务及产品 | 第41页 |
5.2 设计切实的个人信贷营销方案 | 第41-42页 |
5.3 加强不良贷款控制 | 第42页 |
5.4 强化系统的培训机制 | 第42-43页 |
5.5 组建完整的支行个金业务管理架构 | 第43页 |
5.6 对条线员工绩效考核加入交叉销售指标权重 | 第43页 |
5.7 优化信贷工厂模式 | 第43-46页 |
5.7.1 个人贷款“信贷工厂”经营模式优化 | 第44页 |
5.7.2 个人贷款“信贷工厂”组织架构优化 | 第44-45页 |
5.7.3 岗位人员配备优化 | 第45-46页 |
5.8 建立适时的个人信贷管理及风险控制机制 | 第46-48页 |
5.8.1 设定合理轮岗制 | 第46页 |
5.8.2 加大培训力度 | 第46页 |
5.8.3 加强合规检查 | 第46-47页 |
5.8.4 强化内部管理 | 第47页 |
5.8.5 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