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2.1 路面使用性能 | 第12-13页 |
2.1.1 功能性能 | 第12页 |
2.1.2 结构性能 | 第12页 |
2.1.3 承载力 | 第12页 |
2.1.4 安全性及外观 | 第12-13页 |
2.2 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因素 | 第13页 |
2.2.1 路面特征 | 第13页 |
2.2.2 交通 | 第13页 |
2.2.3 气候 | 第13页 |
2.2.4 工程施工与养护 | 第13页 |
2.2.5 其他因素 | 第1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三章 豫西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分析 | 第14-24页 |
3.1 病害检测概述 | 第14-17页 |
3.1.1 病害调查路段概况 | 第14页 |
3.1.2 检测主要设备及完成工作量 | 第14-16页 |
3.1.3 路面技术性能检测流程 | 第16-17页 |
3.2 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病害调查统计 | 第17-20页 |
3.2.1 裂缝 | 第17-19页 |
3.2.2 车辙 | 第19页 |
3.2.3 翻浆 | 第19-20页 |
3.2.4 泛油 | 第20页 |
3.2.5 松散坑槽 | 第20页 |
3.3 路面钻芯取样分析 | 第20-23页 |
3.3.1 钻芯芯样位置 | 第20-21页 |
3.3.2 芯样评价及分析 | 第21-2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豫西地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第24-45页 |
4.1 现行路面使用性能单项评价指标 | 第24-29页 |
4.1.1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指标PCI | 第24-27页 |
4.1.2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指标RQI | 第27-28页 |
4.1.3 路面结构承载力评价指标PSSI | 第28-29页 |
4.1.4 路面抗滑性能指标SRI | 第29页 |
4.2 现行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 | 第29-31页 |
4.3 调查路段的使用性能单项指标评价 | 第31-42页 |
4.3.1 路面破损 | 第32-36页 |
4.3.2 平整度 | 第36-38页 |
4.3.3 车辙 | 第38-41页 |
4.3.4 结构强度 | 第41-42页 |
4.3.5 抗滑 | 第42页 |
4.4 调查路段的使用性能综合指标评价 | 第42-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及决策方法 | 第45-63页 |
5.1 国内外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 第45-59页 |
5.1.1 裂缝填灌类 | 第45-46页 |
5.1.2 薄层罩面类 | 第46页 |
5.1.3 表面封层类 | 第46-56页 |
5.1.4 沥青再生类 | 第56-59页 |
5.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的常用方法 | 第59-62页 |
5.2.1 费用效益分析法 | 第59-60页 |
5.2.2 寿命周期费用法 | 第60页 |
5.2.3 决策树与决策矩阵法 | 第60-61页 |
5.2.4 综合评判法 | 第61-62页 |
5.2.5 聚类分析法 | 第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预养护对策抉择 | 第63-74页 |
6.1 基本理论 | 第63-64页 |
6.1.1 灰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63页 |
6.1.2 灰色关联投影法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分析 | 第63-64页 |
6.2 灰色关联投影法决策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64-68页 |
6.2.1 决策矩阵的确定 | 第64页 |
6.2.2 决策矩阵的初始化 | 第64-65页 |
6.2.3 灰色关联决策矩阵的确定 | 第65-66页 |
6.2.4 灰色关联投影值的计算 | 第66-67页 |
6.2.5 灰色关联投影法决策模型的一般步骤 | 第67-68页 |
6.2.6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灰色关联投影法决策流程 | 第68页 |
6.3 实例分析 | 第68-73页 |
6.3.1 灰色关联判断矩阵的建立 | 第68-70页 |
6.3.2 定量指标相对隶属度向量的确定 | 第70-71页 |
6.3.3 定性指标相对隶属度向量的确定 | 第71-73页 |
6.3.4 灰色关联投影值的计算 | 第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5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