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花岗石及其在精密测量仪器领域应用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2 三坐标测量机概念及发展 | 第14-17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主要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质量控制与项目质量控制理论综述 | 第20-31页 |
2.1 质量控制概述 | 第20-24页 |
2.1.1 质量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质量控制理论及其发展 | 第21-24页 |
2.2 项目质量控制理论概述 | 第24-29页 |
2.2.1 项目 | 第24-25页 |
2.2.2 项目质量 | 第25页 |
2.2.3 项目质量控制理论 | 第25-29页 |
2.3 三坐标测量机用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的特点 | 第29-31页 |
3 Q公司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运作现状与问题 | 第31-42页 |
3.1 Q公司背景介绍 | 第31-32页 |
3.2 Q公司三坐标测量机用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运作现状 | 第32-35页 |
3.2.1 Q公司三坐标测量机用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简介 | 第32页 |
3.2.2 Q公司三坐标测量机用花岗石构件项技改目运作现状介绍 | 第32-35页 |
3.3 Q公司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运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5-41页 |
3.3.1 工艺设计阶段中出现问题及原因 | 第35-36页 |
3.3.2 产品加工阶段中出现问题及原因 | 第36-39页 |
3.3.3 产品验收装配阶段中出现问题及原因 | 第39页 |
3.3.4 外协采购件的供应商环节出现问题及原因 | 第39-40页 |
3.3.5 产品关键质量控制点分析 | 第40-41页 |
3.4 改进质量控制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41-42页 |
4 Q公司三坐标测量机用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质量控制架构 | 第42-72页 |
4.1 Q公司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质量控制架构的建立流程 | 第43-45页 |
4.1.1 确定项目质量控制目标 | 第43页 |
4.1.2 三坐标测量机用花岗石构件项目工艺流程设计 | 第43-44页 |
4.1.3 Q公司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质量控制架构构建依据 | 第44-45页 |
4.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第45-50页 |
4.2.1 建立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第45-47页 |
4.2.2 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 第47-48页 |
4.2.3 质量目标体系的建立 | 第48-50页 |
4.3 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事前控制 | 第50-61页 |
4.3.1 完善初期评审制度 | 第50-51页 |
4.3.2 工艺设计中引入质量预控措施 | 第51-58页 |
4.3.3 制定下游供应商质量控制方案 | 第58页 |
4.3.4 增加工序,产品外观发现点前置 | 第58-59页 |
4.3.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 第59页 |
4.3.6 利用内部资源和外部力量解决加工能力不足问题 | 第59-60页 |
4.3.7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 第60-61页 |
4.4 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事中控制 | 第61-70页 |
4.4.1 制定关键过程中质量特性控制方案 | 第61页 |
4.4.2 加强质量监督工作,提高过程质量 | 第61-62页 |
4.4.3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分析解决产品碰伤问题 | 第62-70页 |
4.5 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事后控制 | 第70-72页 |
4.5.1 提高测量系统可靠性 | 第70-71页 |
4.5.2 建立专业售后服务团队,建立客户抱怨响应机制 | 第71页 |
4.5.3 加强培训,增强数据对工作策划指导作用 | 第71-72页 |
5 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质量控制架构运用保证和条件建设 | 第72-75页 |
5.1 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质量控制架构运用保证 | 第72-73页 |
5.1.1 适宜的外部环境 | 第72页 |
5.1.2 良好的管理基础 | 第72页 |
5.1.3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 | 第72-73页 |
5.2 花岗石构件技改项目质量控制架构运用条件建设 | 第73-75页 |
5.2.1 明确职责分工,并完善考核办法 | 第73页 |
5.2.2 制定并优化业务流程 | 第73页 |
5.2.3 质量管理文件标准化 | 第73页 |
5.2.4 内部推行5S现场管理 | 第73-75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5-79页 |
6.1 总结 | 第75-77页 |
6.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