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全氟有机化合物概述 | 第12-21页 |
1.1.1 全氟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 第12-15页 |
1.1.2 全氟环已基酰氟的制备与应用 | 第15-20页 |
1.1.2.1 全氟环已基酰氟的制备 | 第15-18页 |
1.1.2.2 全氟环已基酰氟的应用 | 第18-19页 |
1.1.2.3 全氟油(全氟烃及全氟醚)的应用 | 第19页 |
1.1.2.4 全氟烃(油)的纯化 | 第19-20页 |
1.1.3 全氟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21-24页 |
1.2.1 全氟酰氟废弃物的来源 | 第21-22页 |
1.2.2 开展全氟酰氟废弃物处理研究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1.2.3 PFCs的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4-2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7-47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2.3 全氟烷基酰氟的GC-MS分析 | 第29-31页 |
2.3.1 全氟烷基酰氟的衍生化 | 第29-30页 |
2.3.2 毛细管色谱柱的筛选 | 第30-31页 |
2.3.3 GC-MS分析全氟羧酸甲酯的仪器条件 | 第31页 |
2.4 惰性氟碳的GC-MS分析 | 第31-34页 |
2.4.1 惰性氟碳的分离方法 | 第31-32页 |
2.4.2 毛细管色谱柱的筛选 | 第32-33页 |
2.4.3 GC-MS分析惰性氟碳的仪器条件 | 第33-34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2.5.1 全氟酰氟废弃物中主要成分的质谱分析结果 | 第34-43页 |
2.5.1.1 全氟羧酸甲酯成分组成分析 | 第34-39页 |
2.5.1.2 惰性氟碳化合物成分组成分析 | 第39-43页 |
2.5.2 主要组分含量的计算 | 第43-44页 |
2.5.3 主要组分的物性模拟 | 第44-4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全氟酰氟废弃物的分离工艺研究 | 第47-57页 |
3.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3.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3.2 全氟酰氟废弃物分离的方法研究 | 第49-52页 |
3.2.1 实验原理设计 | 第49页 |
3.2.2 预实验 | 第49页 |
3.2.3 全氟羧酸盐的提纯实验 | 第49-50页 |
3.2.4 全氟羧酸盐的纯度测定实验 | 第50-51页 |
3.2.5 加碱量的考察实验 | 第51页 |
3.2.6 无机碱的筛选实验 | 第51页 |
3.2.7 反应温度的影响实验 | 第51页 |
3.2.8 碱溶液浓度的影响实验 | 第51-52页 |
3.2.9 静置时间的考察实验 | 第5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3.3.1 全氟羧酸盐的纯度测定 | 第52页 |
3.3.2 碱溶液的筛选 | 第52-53页 |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4 碱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5 静置时间的影响 | 第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惰性氟碳纯化工艺研究 | 第57-65页 |
4.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58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4.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4.2.1 惰性氟碳中杂质的检测 | 第58-59页 |
4.2.1.1 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含氢量 | 第59页 |
4.2.1.2 “不稳定氟离子”的测定 | 第59页 |
4.2.2 亲核试剂氧化法实验 | 第59-60页 |
4.2.3 甲醇萃取法实验 | 第6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4.3.1 惰性氟碳中含氢物质的量 | 第60页 |
4.3.2 亲核试剂氧化法 | 第60-62页 |
4.3.3 甲醇萃取法的纯化效果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