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前言第8-14页
    (一) 研究缘由第8-9页
    (二) 研究方法第9页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9-12页
        1. 国外相关研究第9-10页
        2. 国内相关研究第10-12页
    (四) 性别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1. 性别第12页
        2. 性别角色第12页
        3. 性别刻板印象第12-13页
        4. 教材与教科书第13-14页
一、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研究理论基础第14-19页
    (一) 性别:人的社会(文化)属性的重要标识第14-15页
    (二) 教育与学校:人的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第15-17页
    (三) 知识与教材:社会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第17-19页
二、教科书中呈现的性别问题分析第19-35页
    (一) 从课文题目分析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第20-26页
        1. 以儿童形象为题目的课文分析第21-23页
        2. 以女性形象为题目的课文分析第23-25页
        3. 以男性形象为题目的课文分析第25-26页
    (二) 从课文内容分析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第26-28页
        1 男、女教育作用分析第26-27页
        2. 动植物的性别与叙事人称:你、我、她/它/他第27-28页
    (三) 从插图分析教科书中的性别问题第28-35页
        1. 插图中女性形象分析第30-32页
        2. 插图中男性形象分析第32-33页
        3. 插图中男、女教师形象分析第33-35页
三、教科书课文及插图中性别问题原因分析第35-41页
    (一) 教科书编创上的刻板印象对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影响第35-39页
        1. 教科书文字编审人员的原因第35页
        2. 插图作者的原因第35-39页
        3. 课文作者的性别刻板印象第39页
    (二) 社会文化原因对教材中性别偏见问题的影响第39-41页
        1. 传统文化对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影响第39-40页
        2. 媒体导向原因对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影响第40-41页
四、消解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策略第41-47页
    (一) 提高教科书编审人员性别平等意识第41页
    (二) 在教科书内容的编制、选择上落实性别平等意识第41-42页
    (三) 加强对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第42-43页
    (四) 消除教科书中性别偏见,确立教科书中人的理想形象第43-47页
        1. 二元对立性别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第43-44页
        2. “完整的人”是双性共生的人第44-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本体育”教学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为例
下一篇:体育运动对唐山市幼儿感觉统合能力正向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