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1.3.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 第11-13页 |
1.3.2 德育 | 第13页 |
1.3.3 德育价值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4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德育 | 第15-25页 |
2.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 第15-20页 |
2.1.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 第15-16页 |
2.1.2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类型 | 第16-18页 |
2.1.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特点 | 第18-20页 |
2.2 德育为发挥传统文化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 第20-22页 |
2.2.1 德育的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2.2.2 德育需要从传统文化吸取营养 | 第21-22页 |
2.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 第22-25页 |
2.3.1 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德育资源 | 第22-23页 |
2.3.2 德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 第23页 |
2.3.3 文化的变化影响和制约着德育发展的历程 | 第23-25页 |
第3章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 第25-35页 |
3.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 | 第25-28页 |
3.1.1 中国古代德育观 | 第25-26页 |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德育思想 | 第26-28页 |
3.2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价值表现 | 第28-32页 |
3.2.1 礼仪礼节文化,规范人的行为准则 | 第28-29页 |
3.2.2 民间传承文化,弘扬优秀民族精神 | 第29-30页 |
3.2.3 风俗习惯文化,养成高尚道德情操 | 第30-31页 |
3.2.4 宗教信仰文化,形成从善生活志向 | 第31-32页 |
3.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德育价值实现方式 | 第32-35页 |
3.3.1 通过口头文学方式,实现德育的导向功能 | 第32页 |
3.3.2 通过文体活动方式,实现德育的教育功能 | 第32-33页 |
3.3.3 通过族群活动方式,实现德育的调控功能 | 第33页 |
3.3.4 通过宗教活动传教,实现德育的规范功能 | 第33-35页 |
第4章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开发利用对策 | 第35-46页 |
4.1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掘民族文化的德育价值 | 第35-39页 |
4.1.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4.1.2 着力塑造新时期民族精神为根本 | 第37-38页 |
4.1.3 发掘民族文化的德育价值 | 第38-39页 |
4.2 以文化建设为契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 第39-42页 |
4.2.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传承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 第39-40页 |
4.2.2 坚持保护中利用,立足基层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4.2.3 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作品 | 第41-42页 |
4.3 以道德建设为目标,创新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 第42-46页 |
4.3.1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立崇高道德风尚 | 第42页 |
4.3.2 加强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发扬民族传统道德 | 第42-43页 |
4.3.3 运用现代科技等手段,拓宽德育途径和方法 | 第43-4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