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10-16页 |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4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0.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0.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第15-16页 |
0.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0.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 离岸金融业务概述 | 第16-27页 |
1.1 离岸金融概述 | 第16-23页 |
1.1.1 离岸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 第16-18页 |
1.1.2 离岸金融的产生原因及作用 | 第18-22页 |
1.1.3 离岸金融的主要业务内容 | 第22-23页 |
1.2 我国银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概况 | 第23-27页 |
1.2.1 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产生 | 第23-24页 |
1.2.2 我国商业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2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 | 第27-39页 |
2.1 离岸金融业务风险的种类 | 第27-31页 |
2.2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 第31-34页 |
2.2.1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定义 | 第31-32页 |
2.2.2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主要特点 | 第32-34页 |
2.3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34-36页 |
2.3.1 离岸业务经营的集中性和客户所在地域的分散性 | 第34页 |
2.3.2 业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 第34-35页 |
2.3.3 道德风险 | 第35页 |
2.3.4 利用金融衍生品过度投机 | 第35页 |
2.3.5 银行内部控制不足 | 第35-36页 |
2.3.6 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不健全 | 第36页 |
2.4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影响 | 第36-39页 |
2.4.1 导致外债规模失控 | 第36-37页 |
2.4.2 对国内货币供应造成扩张压力 | 第37页 |
2.4.3 使国内银行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 第37页 |
2.4.4 导致本币资产价格变化以及引发本币汇率动荡 | 第37-38页 |
2.4.5 引起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失衡 | 第38-39页 |
3 A 银行离岸金融操作风险控制 | 第39-51页 |
3.1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3.2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现状 | 第40-42页 |
3.3 A 银行离岸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体系 | 第42-47页 |
3.3.1 离岸操作风险控制组织架构及各部门的职责 | 第42-43页 |
3.3.2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自测 | 第43-44页 |
3.3.3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日常控制 | 第44页 |
3.3.4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监测和检查机制 | 第44-45页 |
3.3.5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控制报告机制和问责制度 | 第45-47页 |
3.4 A 银行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出现的问题 | 第47-51页 |
3.4.1 A 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文化滞后和理念落后 | 第47页 |
3.4.2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 第47-49页 |
3.4.3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控制措施贯彻落实不力 | 第49-51页 |
4 加强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 | 第51-56页 |
4.1 培育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 第51-53页 |
4.1.1 树立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 | 第51页 |
4.1.2 A 银行要加强重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管理 | 第51-52页 |
4.1.3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良好、业务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 | 第52-53页 |
4.2 规范对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 | 第53页 |
4.3 细化离岸业务 | 第53-54页 |
4.4 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 第54-55页 |
4.5 加强新业务新产品的风险管理,以防范范新的操作风险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