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飞机构造与设计论文--动力装置论文

微小型滚翼机的摆线桨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滚翼机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2 摆线桨气动力理论计算方法研究第19-21页
        1.2.3 摆线桨数值模拟与气动机理研究第21-22页
        1.2.4 摆线桨试验研究第22-23页
    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第23-24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组织结构第24-28页
第二章 微小型滚翼机可控飞行的原理研究第28-52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微小型滚翼机可控飞行原理第29-34页
        2.2.1 姿态控制原理第29-32页
        2.2.2 摆线桨和尾桨推力分配方法第32-33页
        2.2.3 微小型滚翼机航时计算方法第33-34页
    2.3 滚翼机原理样机研制调试与试飞第34-50页
        2.3.1 摆线桨推力与功耗特性计算与试验研究第35-40页
        2.3.2 摆线桨和尾桨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设计研究第40-46页
        2.3.3 滚翼机地面调试与试飞第46-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基于动网格的微小型摆线桨流场分析与气动机理研究第52-72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摆线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第53-57页
        3.2.1 桨叶俯仰运动规律建模第54页
        3.2.2 计算域网格划分及动网格技术第54-57页
    3.3 摆线桨二维数值模拟有效性验证第57-60页
    3.4 微小型摆线桨流场分析与气动机理第60-71页
        3.4.1 摆线桨非定常流场第60-62页
        3.4.2 摆线桨转动一周瞬时推力特性第62-64页
        3.4.3 瞬时推力方向与转动一周中的时均推力第64-66页
        3.4.4 桨叶气动力动态特性与多翼面耦合干扰效应第66-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微小型摆线桨关键参数对推力和功耗特性影响研究第72-86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桨叶数对推力特性和功耗特性影响第72-75页
        4.2.1 桨叶数对瞬时推力和功耗特性影响第73页
        4.2.2 桨叶数对时均推力、功耗及功率载荷影响第73-75页
    4.3 翼型对推力特性和功耗特性影响第75-77页
        4.3.1 翼型对瞬时推力与功耗特性影响第75页
        4.3.2 翼型对时均推力、功耗和功率载荷影响第75-77页
    4.4 俯仰角幅值对推力特性和功耗特性影响第77-79页
        4.4.1 俯仰角幅值对瞬时推力与功耗特性影响第77页
        4.4.2 俯仰角幅值对时均推力、功耗和功率载荷影响第77-79页
    4.5 俯仰角对称性对推力特性和功耗特性影响第79-81页
        4.5.1 俯仰角对称性对瞬时推力与功耗特性影响第79-80页
        4.5.2 俯仰角对称性对时均推力、功耗和功率载荷影响第80-81页
    4.6 桨叶俯仰轴位置对推力特性和功耗特性影响第81-83页
        4.6.1 俯仰轴位置对瞬时推力与功耗特性影响第81-82页
        4.6.2 俯仰轴位置对时均推力、功耗和功率载荷影响第82-83页
    4.7 本章小结第83-86页
第五章 基于滑移网格的二维快速多翼面耦合干扰优化方法第86-102页
    5.1 引言第86-87页
    5.2 基于滑移网格技术的摆线桨数值模拟方法与验证第87-90页
        5.2.1 低雷诺数下俯仰振荡翼型非定常特性算例验证第87-88页
        5.2.2 微小型基准摆线桨推力与功耗特性算例验证第88-90页
    5.3 二维摆线桨气动力代理模型的构建方法第90-94页
        5.3.1 基于CST方法的翼型参数化建模第90-92页
        5.3.2 代理模型的构建第92-94页
    5.4 考虑多翼面耦合干扰的的二维摆线桨快速优化设计第94-96页
        5.4.1 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分析第94-95页
        5.4.2 二维摆线桨翼型优化设计流程第95-96页
    5.5 优化结果及分析第96-100页
        5.5.1 优化前后摆线桨时均推力、功耗和悬停效率因子对比第97-98页
        5.5.2 优化前后翼型外形对比及分析第98页
        5.5.3 优化前后瞬时推力特性对比及分析第98-100页
    5.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摆线桨推力与功耗特性的三维快速计算方法研究第102-124页
    6.1 引言第102-103页
    6.2 摆线桨初始尾迹模型的构建第103-107页
        6.2.1 翼型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及计算验证第103-106页
        6.2.2 摆线桨初始尾迹模型的构建第106-107页
    6.3 基于自由尾迹模型的三维摆线桨推力与功耗特性计算方法第107-116页
        6.3.1 摆线桨桨叶升力线建模第107-109页
        6.3.2 自由尾迹的离散化建模方法及诱导速度求解第109-111页
        6.3.3 基于粘性涡核模型的诱导速度修正第111-114页
        6.3.4 摆线桨时均推力与功耗计算第114-115页
        6.3.5 计算流程第115-116页
    6.4 不同桨叶数下摆线桨推力与功耗特性算例验证第116-121页
    6.5 本章小结第121-12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4-128页
    7.1 全文工作总结第124-125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25-126页
    7.3 未来工作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0页
附录 考虑动态失速的L-B翼型非定常气动力模型第140-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放牧和开垦对温带典型草原CO2通量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旋转永磁体的磁性螺旋型胶囊内窥镜主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