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放牧和开垦对温带典型草原CO2通量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第9-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放牧对生态系统NEE及其组分的影响第14-16页
        1.2.2 放牧通过影响土壤呼吸改变NEE第16-18页
        1.2.3 放牧与生态系统碳汇源的关系第18页
    1.3 开垦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目标第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21页
        1.4.4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实验区概况与实验设计第23-28页
    2.1 实验区概况第23-24页
    2.2 研究方案第24-26页
        2.2.1 实验设计第24-25页
        2.2.2 测定方法第25页
        2.2.3 土壤呼吸、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测定第25-26页
        2.2.4 其他相关变量的测定第26页
    2.3 数据处理第26-28页
第三章 放牧和开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和植被特性的影响第28-37页
    3.1 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和植被特性的影响第28-31页
        3.1.1 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28-31页
        3.1.2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特性的影响第31页
    3.2 开垦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植被特性的影响第31-33页
        3.2.1 开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31-33页
        3.2.2 开垦对草地植被特性的影响第33页
    3.3 讨论第33-35页
    3.4 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放牧和开垦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性的影响第37-47页
    4.1 放牧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性的影响第37-42页
        4.1.1 放牧强度对草地NEE的影响第38页
        4.1.2 放牧强度对草地GEP的影响第38-39页
        4.1.3 放牧强度对草地Re的影响第39-40页
        4.1.4 放牧强度对草地Rs的影响第40-41页
        4.1.5 放牧强度对草地Rc的影响第41页
        4.1.6 放牧强度对草地ET的影响第41-42页
    4.2 开垦对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4.3 讨论第43-46页
    4.4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第47-81页
    5.1 非生物环境因素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第47-58页
        5.1.1 大气温度和年际降水的变化第47页
        5.1.2 非生物环境因素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第47-53页
        5.1.3 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农田和人工羊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第53-58页
    5.2 土壤理化性状和植被特性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第58-70页
        5.2.1 土壤理化性状和植被特性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第58-64页
        5.2.2 土壤理化性状和植被特性对农田和人工羊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第64-70页
    5.3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月均CO_2通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第70-75页
        5.3.1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月均NEE及其组分(GEP和Re)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第70-73页
        5.3.2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月均Rs、Re和ET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第73-75页
    5.4 农田和人工羊草地生态系统月均CO_2通量主要驱动因子第75-76页
    5.5 讨论第76-78页
    5.6 小结第78-81页
第六章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季节动态和累积固碳量第81-94页
    6.1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第81-86页
        6.1.1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NEE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第81-82页
        6.1.2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GEP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第82-83页
        6.1.3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Re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第83-84页
        6.1.4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Rs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第84-85页
        6.1.5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Rc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第85页
        6.1.6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ET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第85-86页
    6.2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第86-89页
        6.2.1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NEE的季节变化特征第86页
        6.2.2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GEP的季节变化特征第86-87页
        6.2.3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Re的季节变化特征第87页
        6.2.4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Rs的季节变化特征第87-88页
        6.2.5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Rc的季节变化特征第88页
        6.2.6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ET的季节变化特征第88-89页
    6.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的生长季累积固碳量第89-91页
        6.3.1 放牧草地生态系统的生长季节累积固碳量第89-90页
        6.3.2 农田、人工羊草地和禁牧草地生态系统的生长季累积固碳量第90-91页
    6.4 讨论第91-93页
    6.5 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7页
    7.1 主要结论第94-95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95页
    7.3 研究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个人简历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表达变化及肉毒杆菌毒素A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微小型滚翼机的摆线桨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