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成都市近郊区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全球城市化背景第12页
        1.1.2 绿道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新趋势第12页
        1.1.3 滨水绿道的建设的必要性第12-13页
        1.1.4 成都市绿道建设的提出第13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绿道及滨水绿道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课题的提出第20-21页
    1.5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2 研究框架第22-23页
        1.5.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综述第24-50页
    2.1 滨水绿道相关概念综述第24-28页
        2.1.1 滨水绿道的概念第24-25页
        2.1.2 滨水绿道的分类第25页
        2.1.3 滨水绿道的空间序列第25-26页
        2.1.4 滨水绿道的功能第26-27页
        2.1.5 滨水绿道的特征第27-28页
    2.2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相关概念综述第28-29页
    2.3 植物相关理论概述第29-37页
        2.3.1 植物的类型第29-33页
        2.3.2 植物的观赏特性第33-37页
    2.4 植物景观空间相关理论概述第37-47页
        2.4.1 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成第38-41页
        2.4.2 植物景观空间形态第41-44页
        2.4.3 植物景观空间的序列第44-45页
        2.4.4 植物景观空间的建造第45-47页
    2.5 基础理论第47-50页
        2.5.1 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理论第47-48页
        2.5.2 景观生态学第48页
        2.5.3 旅游相关理论第48-49页
        2.5.4 环境心理学第49-50页
第3章 成都市近郊区滨水绿道景观特征分析第50-63页
    3.1 成都市区域概况第50-51页
        3.1.1 成都市地理位置第50页
        3.1.2 成都市地形地貌第50页
        3.1.3 成都市气候条件第50-51页
        3.1.4 成都市自然资源第51页
    3.2 成都市近郊区的范围第51-57页
        3.2.1 建成区、郊区及近郊区第51-52页
        3.2.2 成都市近郊区范围第52-53页
        3.2.3 成都市近郊区景观特征分析第53-54页
        3.2.4 近郊区与建成区、远郊区的滨水绿道空间的对比分析第54-57页
    3.3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及成果第57-59页
        3.3.1 成都市健康绿道类型第57页
        3.3.2 成都健康绿道的布局第57-58页
        3.3.3 成都近郊区健康绿道的建设现状第58-59页
    3.4 成都市近郊区绿道使用现状分析第59-61页
        3.4.1 成都市近郊区绿道的使用状况第59-60页
        3.4.2 成都市滨水绿道的使用者特征分析第60-61页
    3.5 案例的选择第61-63页
第4章 成都市近郊区滨水绿道案例分析第63-106页
    4.1 锦江198.LOHAS绿道第63-78页
        4.1.1 锦江198.LOHAS绿道白鹭湾段区域概况第63页
        4.1.2 植物要素分析第63-66页
        4.1.3 植物空间要素分析第66-75页
        4.1.4 小结第75-78页
    4.2 新都绿道第78-95页
        4.2.1 新都毗河绿道概况第78-79页
        4.2.2 植物实体要素分析第79-82页
        4.2.3 空间要素分析第82-91页
        4.2.4 小结第91-95页
    4.3 十陵风景区绿道第95-106页
        4.3.1 十陵风景区绿道概况第95页
        4.3.2 植物实体要素分析第95-97页
        4.3.3 空间要素分析第97-104页
        4.3.4 小结第104-106页
第5章 成都市近郊区滨水绿道植物空景观间营造的相关策略探讨第106-119页
    5.1 成都市近郊区绿道植物空间营造目标第106页
    5.2 成都市近郊区绿道植物空间营造相关总结第106-115页
        5.2.1 植物成都市近郊区滨水绿道中的应用第106-108页
        5.2.2 植物空间类型在近郊区滨水绿道中的应用第108-111页
        5.2.3 使用者在近郊区滨水绿道中的应用第111-115页
    5.3 成都市近郊区滨水绿道植物空间营造设计策略第115-119页
        5.3.1 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空间结构设计第116-117页
        5.3.2 绿道植物空间细节设计第117-119页
不足与展望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附录第126-136页
    附表1 国外绿道发展历程及成果总汇第126-127页
    附表2 国内绿道发展历程及成果第127-128页
    附表3 2007-2014年绿道相关的学位论文总汇第128-129页
    附表4 绿道的定义第129-130页
    附表5 实地调研中大中型乔木概况表第130-133页
    附表6 实地调研中小型乔木概况表第133-134页
    附表7 实地调研中灌木的概况第134-135页
    附表8 实地调研中水生植物的概况第135-1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地域文化型主题酒店室内设计研究--以苏州为样本来源地
下一篇:阿坝州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的建筑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