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协商民主理念下的城市社区合作治理--以南昌市A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23页
    1.1 选题背景第7-8页
        1.1.1 城市社区治理重要性突出第7页
        1.1.2 合作治理有助于解决现实困境与主体冲突第7-8页
        1.1.3 协商民主理念与城市社区合作治理存在耦合因素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页
        1.2.2 现实意义第8-9页
    1.3 研究现状第9-16页
        1.3.1 治理与城市社区治理第9-11页
        1.3.2 合作治理第11-13页
        1.3.3 协商民主第13-16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研究思路第16页
    1.5 基础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1.5.1 社区第16-17页
        1.5.2 合作治理第17-18页
    1.6 理论基础第18-23页
        1.6.1 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第19页
        1.6.2 协商民主理论的特征与要素第19-20页
        1.6.3 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局限第20-21页
        1.6.4 协商民主理念嵌入于城市社区治理的可能性第21-23页
第2章 我国城市社区合作治理的现状与困境第23-28页
    2.1 治理主体间缺乏实质性的平等关系第23-24页
    2.2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发展不足第24-25页
    2.3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高第25-26页
    2.4 合作治理规范缺失,运行机制不健全第26-28页
第3章 基于协商民主理念的城市社区合作治理:一个案例研究第28-47页
    3.1 社区合作治理的案例分析第28-36页
        3.1.1 案例背景第28-31页
        3.1.2 合作治理的表现与问题第31-36页
    3.2 事件—过程:协商民主理念的嵌入第36-43页
        3.2.1 冲突事件的发生第36-37页
        3.2.2 协商民主下的合作治理过程第37-41页
        3.2.3 协商民主下的合作治理的表现及其作用第41-43页
    3.3 引入协商民主理念进行社区合作治理的效果第43-45页
    3.4 协商民主理念运行中存在的不足第45-47页
第4章 协商民主理念下我国城市社区合作治理的路径第47-55页
    4.1 建立多元协商主体间的平等合作关系第47-50页
    4.2 搭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形式协商平台第50-53页
    4.3 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机制第53页
    4.4 培育协商文化,提高公民协商对话的能力和意识第53-55页
第5章 结语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下一篇:欧盟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