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工作的目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1-13页 |
1.2.2 岩土级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13-14页 |
1.2.3 颗粒离散元发展与工程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实施方案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颗粒流软件PFC2D/3D方法及原理简介 | 第18-22页 |
2.1 颗粒流模型基本假定 | 第18页 |
2.2 颗粒流软件的特点 | 第18页 |
2.3 细观颗粒接触本构关系 | 第18-22页 |
2.3.1 接触刚度模型 | 第19页 |
2.3.2 滑动模型 | 第19页 |
2.3.3 粘结模型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三峡水库岸坡崩坡积物力学特性数值试验研究 | 第22-34页 |
3.1 PFC3D三轴数值试验建立 | 第22-23页 |
3.1.1 三轴压缩仪模型 | 第22页 |
3.1.2 土石混合试样模型及工况设定 | 第22-23页 |
3.2 三轴压缩过程模拟及结果 | 第23-26页 |
3.2.1 三轴压缩过程模拟 | 第23-24页 |
3.2.2 不同尺寸以及含石量试样三轴压缩模拟结果 | 第24-26页 |
3.3 崩坡积物PFC3D数值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33页 |
3.3.1 含石量对c、φ 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2 试样尺寸对c、φ 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3 含石量及围压对试样破坏时体应变的影响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弱黏结岸坡模型试验及PFC3D模拟研究 | 第34-48页 |
4.1 水库运行期间弱黏结岸坡模型试验 | 第34-39页 |
4.1.1 弱黏结土体制备 | 第34-35页 |
4.1.2 岸坡模型填筑及工况设置 | 第35-36页 |
4.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4.2 水库运行期间弱黏结岸坡模型试验PFC3D模拟 | 第39-46页 |
4.2.1 模型参数标定 | 第40-41页 |
4.2.2 模型建立及工况实现 | 第41-42页 |
4.2.3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2-46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三峡库区龚家方2号斜坡破坏过程离散元模拟 | 第48-60页 |
5.1 工程概况及模型参数标定 | 第48-51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48-49页 |
5.1.2 双轴数值试验参数标定 | 第49-51页 |
5.2 龚家方2号斜坡PFC2D模型建立 | 第51-52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5.3.1 斜坡破坏过程 | 第52-55页 |
5.3.2 突发性特征 | 第55-57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57-60页 |
第六章 不同水位下三峡水库神女溪青石滑坡破坏特性离散元模拟 | 第60-72页 |
6.1 青石滑坡工程概况 | 第60-61页 |
6.2 青石滑坡离散元数值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61-65页 |
6.2.1 滑坡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6.2.2 参数选取 | 第62-65页 |
6.2.3 计算工况及监测点布置 | 第65页 |
6.3 不同工况下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5-70页 |
6.3.1 各水位下2号小球运动情况 | 第65-66页 |
6.3.2 各水位下1号测量圈应力应变情况 | 第66-68页 |
6.3.3 各水位下滑坡变形破坏情况 | 第68-70页 |
6.4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结论 | 第72-73页 |
7.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