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思路 | 第10-1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第11页 |
1.4 创新点 | 第11页 |
1.5 主要工作量与成果 | 第11页 |
1.6 选题来源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13-16页 |
2.1 地理位置及勘探开发简况 | 第13-14页 |
2.2 盆地构造简史 | 第14页 |
2.3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超低渗储层物性特征 | 第16-26页 |
3.1 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3.2 孔喉结构特征 | 第18-23页 |
3.3 储层物性非均质性 | 第23-24页 |
3.4 超低渗储层物性宏观特征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沉积作用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 | 第26-48页 |
4.1 岩石学特征及其与物性关系 | 第26-31页 |
4.2 沉积作用特征与沉积结构 | 第31-33页 |
4.2.1 沉积作用特征 | 第31-32页 |
4.2.2 沉积岩的主要结构 | 第32-33页 |
4.3 沉积构造类型及其特征 | 第33-35页 |
4.3.1 物理成因构造 | 第33-34页 |
4.3.2 生物成因的构造 | 第34-35页 |
4.3.3 化学成因的构造 | 第35页 |
4.4 沉积微相特征 | 第35-44页 |
4.4.1 沉积微相特征及划分方法 | 第35-38页 |
4.4.2 沉积微相类型与标定 | 第38-44页 |
4.5 沉积微相与物性分布特征 | 第44-48页 |
第五章 成岩作用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 | 第48-70页 |
5.1 成岩演化阶段的划分 | 第48页 |
5.2 主要成岩作用及其特征 | 第48-60页 |
5.2.1 压实作用及其特征 | 第49-51页 |
5.2.2 溶蚀作用 | 第51-53页 |
5.2.3 胶结作用 | 第53-60页 |
5.3 埋深压实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5.4 微裂缝发育及储层物性关系 | 第62-70页 |
5.4.1 微裂缝主要类型及发育状况 | 第62-66页 |
5.4.2 微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66-70页 |
第六章 超低渗储层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模型 | 第70-78页 |
6.1 超低渗储层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70-71页 |
6.2 超低渗储层物性参数的定量评价模型 | 第71-76页 |
6.2.1 声波时差测井定量评价超低渗储层物性模型 | 第71-73页 |
6.2.2 核磁测井定量评价超低渗储层物性模型 | 第73-76页 |
6.3 超低渗储层物性定量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76-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