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页 |
| 1.3.1 历史分析的方法 | 第14页 |
| 1.3.2 价值分析的方法 | 第14页 |
| 1.3.3 比较分析的方法 | 第14页 |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4-15页 |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公司资本认缴制的概述 | 第17-22页 |
| 2.1 公司资本认缴制的立法评述 | 第17-20页 |
| 2.1.1 公司资本认缴制的发展及确立 | 第17-19页 |
| 2.1.2 公司资本认缴制的立法定位 | 第19-20页 |
| 2.2 公司资本认缴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理论变革 | 第20页 |
| 2.2.1 政府监管理念的转变 | 第20页 |
| 2.2.2 公司信用基础的转变 | 第20页 |
| 2.3 小结 | 第20-22页 |
| 第3章 公司资本认缴制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影响 | 第22-27页 |
| 3.1 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 3.1.1 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的天然利益冲突 | 第22-23页 |
| 3.1.2 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意义 | 第23-24页 |
| 3.2 公司资本认缴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缺陷 | 第24-26页 |
| 3.2.1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24-25页 |
| 3.2.2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不完善 | 第25页 |
| 3.2.3 对董事信义义务规定不明确 | 第25-26页 |
| 3.2.4 债权人对公司资产监督困难 | 第26页 |
| 3.3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4章 两大法系的债权人保护制度考察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 第27-30页 |
| 4.1 两大法系债权人保护制度的考察 | 第27-28页 |
| 4.1.1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7页 |
| 4.1.2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7-28页 |
| 4.2 两大法系经验借鉴 | 第28-29页 |
| 4.3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5章 公司资本认缴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 | 第30-37页 |
| 5.1 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 第30页 |
| 5.2 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30-31页 |
| 5.3 明确董事的信义义务 | 第31-32页 |
| 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 第32-33页 |
| 5.4.1 公司日常运营的普通披露制度 | 第32-33页 |
| 5.4.2 公司临近破产的特殊披露制度 | 第33页 |
| 5.5 相关法律规制及其他建议 | 第33-36页 |
| 5.5.1 刑事违法方面的规制 | 第34页 |
| 5.5.2 行政监管方面的规制 | 第34-35页 |
| 5.5.3 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制 | 第35页 |
| 5.5.4 加强理性债权人的教育宣传 | 第35-36页 |
| 5.6 小结 | 第36-3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