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径向转向架径向机构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HTCR径向转向架技术在我国机车的运用情况 | 第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DF8B内燃机车耦合连杆受力分析 | 第16-34页 |
2.1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6-21页 |
2.1.1 力矩方式计算连杆载荷 | 第17-19页 |
2.1.2 基于动能定理对连杆载荷的分析 | 第19-21页 |
2.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2.3 内燃机车不同工况连杆受力分析 | 第23-33页 |
2.3.1 直线工况耦合连杆受力分析 | 第23-27页 |
2.3.2 曲线工况连杆受力分析 | 第27-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HXD1C电力机车耦合连杆受力分析 | 第34-44页 |
3.1 HXD1C电力机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3.1.1 DF8B机车模型与HXD1C机车模型径向机构的差异 | 第34-35页 |
3.1.2 HXD1C电力机车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3.2 耦合连杆受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8-43页 |
3.2.1 导向梁布置方式对连杆载荷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2 偏距对连杆载荷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 运行速度对连杆载荷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4 轨道不平顺对连杆载荷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耦合连杆动力学优化设计 | 第44-63页 |
4.1 HXD1C电力机车动力学弹性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4.1.1 弹性连杆的建立 | 第45-47页 |
4.2 耦合连杆截面的动力学优化 | 第47-61页 |
4.2.1 弹性支承的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4.2.2 截面尺寸参数的动力学优化 | 第49-56页 |
4.2.3 截面形状的优化分析 | 第56-58页 |
4.2.4 支承刚度的优化分析 | 第58-61页 |
4.3 刚柔模型对比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表一 | 第70-76页 |
附表二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