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才学论文--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山东省特色产业镇核心人才识别模型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依据第10-12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思路第12-13页
        1.2.1 研究的内容第12页
        1.2.2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2-13页
    1.3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第16-26页
    2.1 相关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18页
        2.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8-20页
        2.1.3 综合评述第20-22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2-26页
        2.2.1 扎根理论概述第22-23页
        2.2.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第23-26页
第3章 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及其核心人才概述第26-32页
    3.1 特色产业镇及其核心人才涵义界定第26-30页
        3.1.1 特色产业镇涵义的界定第26-30页
        3.1.2 核心人才涵义的界定第30页
    3.2 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发展核心人才重要性分析第30-32页
        3.2.1 核心人才是特色产业镇发展机遇的洞察者第31页
        3.2.2 核心人才是特色产业镇产业布局的谋略者第31页
        3.2.3 核心人才是特色产业顺利发展的护航者第31-32页
第4章 山东省特色产业镇核心人才指标体系构建第32-42页
    4.1 构建方法及资料收集第32-34页
        4.1.1 构建方法第32-33页
        4.1.2 资料收集第33-34页
    4.2 构建过程及结果第34-42页
        4.2.1 构建过程第34-39页
        4.2.2 构建结果第39-42页
第5章 山东省特色产业镇核心人才识别量化模型构建第42-52页
    5.1 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第42-43页
        5.1.1 选择原因第42页
        5.1.2 应用过程第42-43页
    5.2 样本数据第43-46页
        5.2.1 问卷设计第43-44页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46页
    5.3 量化模型及评分标准第46-52页
        5.3.1 量化模型第46-50页
        5.3.2 评分标准第50-52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52-54页
    6.1 研究总结第52-53页
        6.1.1 研究结论第52页
        6.1.2 研究启示第52-53页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53-54页
        6.2.1 研究不足第53页
        6.2.2 研究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A 特色产业镇核心人才访谈提纲第58-60页
附录B 基于开放性编码的概念和范畴明细第60-62页
附录C 山东省特色产业镇核心人才特征调查问卷第62-64页
致谢第64-66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陶行知改造乡民生活的思想与实践--以“山海工学团”为例
下一篇: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