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概述 | 第10-16页 |
一、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的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 行政合同 | 第10-11页 |
(二) 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 | 第11-12页 |
二、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一) 分权原则 | 第12-13页 |
(二) 行政法治主义 | 第13-14页 |
(三) 权利保障原则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的前提性问题 | 第16-24页 |
一、司法审查标准前提问题的界域划定 | 第16-18页 |
(一) 审查对象与审查标准 | 第16-17页 |
(二) 审查强度与审查标准 | 第17-18页 |
(三) 审查方法与审查标准 | 第18页 |
二、前提问题之关系解构 | 第18-19页 |
三、行政合同司法审查之对象 | 第19-20页 |
四、行政合同司法审查之强度 | 第20-21页 |
五、行政合同司法审查之方法 | 第21-22页 |
六、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之应然状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的现状评析 | 第24-35页 |
一、蕴藏在规范中的立法原旨 | 第24-27页 |
(一) 判断合法性的准则 | 第24-25页 |
(二) 判断合约性的准则 | 第25-26页 |
(三) 判断合理性的准则 | 第26-27页 |
二、展现在判例中的司法态度 | 第27-31页 |
(一) 判断合法性的准则 | 第27-30页 |
(二) 判断合约性的准则 | 第30-31页 |
(三) 判断合理性的准则 | 第31页 |
三、我国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的缺陷及成因 | 第31-35页 |
(一) 审查对象认识不清,实践所需标准缺失 | 第32页 |
(二) 审查强度适用偏颇,相关审查标准单一 | 第32-33页 |
(三) 混淆审查方法与审查标准,审查标准可操作性低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的完善 | 第35-44页 |
一、理顺行政合同司法审查标准的前提问题 | 第35-36页 |
(一) 深刻认知审查对象 | 第35-36页 |
(二) 合理适用审查强度 | 第36页 |
(三) 分辨明晰审查方法 | 第36页 |
二、引入行政判例制度 | 第36-37页 |
三、对既有审查标准进行合乎逻辑的诠释或修补 | 第37-44页 |
(一) 审查标准体系之核心价值取向 | 第37-38页 |
(二) 审查标准体系之合法性的判断标准 | 第38-41页 |
(三)审查标准体系之合约性的判断标准 | 第41-42页 |
(四) 审查标准体系之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