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1页 |
1.1 配位化学概述 | 第18页 |
1.2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概述 | 第18-22页 |
1.2.1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1.2.2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主要应用研究 | 第20-22页 |
1.3 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方式 | 第22-23页 |
1.3.2 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金属配合物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第24-29页 |
1.4.1 蛋白酶体结构 | 第25页 |
1.4.2 蛋白酶体抑制剂 | 第25-2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L-鸟氨酸缩2,4-二羟基苯甲醛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31-66页 |
引言 | 第3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1-39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31-33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2.1.3 实验细胞 | 第34页 |
2.1.4 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 第34-39页 |
2.1.5 配合物的合成 | 第3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2.2.1 元素分析 | 第39-40页 |
2.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3页 |
2.2.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3-45页 |
2.2.4 热重分析 | 第45-46页 |
2.2.5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46-48页 |
2.2.6 配合物的电导率 | 第48页 |
2.2.7 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 第48-49页 |
2.3 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49-65页 |
2.3.1 金属配合物对人体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活性研究 | 第49-57页 |
2.3.2 金属配合物对人体前列腺癌细胞LNCaP生物活性研究 | 第57-63页 |
2.3.3 金属配合物对人体前列腺癌细胞C4-2B生物活性研究 | 第63-6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L-鸟氨酸缩2-羟基-1-萘甲醛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 | 第66-102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3.1.1 化学试剂 | 第67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67页 |
3.1.3 实验细胞 | 第67页 |
3.1.4 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 第67页 |
3.1.5 配合物的合成 | 第67-6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7页 |
3.2.1 元素分析 | 第68-69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9-72页 |
3.2.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72-73页 |
3.2.4 热重分析 | 第73-74页 |
3.2.5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74-76页 |
3.2.6 配合物的电导率 | 第76页 |
3.2.7 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 第76-77页 |
3.3 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77-100页 |
3.3.1 金属配合物对人体乳腺癌MDA-MB-231、人体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人体前列腺癌细胞C4-2B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77-80页 |
3.3.2 配合物[Cu(L~2)_2]·2H_2O、[Cd(L~2)_2]·2H_2O、[Ni(L~2)_2]·3H_2O和[Zn(L~2)_2]·3H_2O对细胞外类糜蛋白酶体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80-81页 |
3.3.3 金属配合物[Cd(L~2)_2]·2H_2O和[Cu(L~2)_2]·2H_2O对人体乳腺癌MDA-MB-231凋亡诱导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81-90页 |
3.3.4 配合物[Cd(L~2)_2]·2H_2O和[Cu(L~2)_2]·2H_2O对人体前列腺癌细胞LNCaP凋亡诱导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90-98页 |
3.3.5 配合物[Cd(L~2)_2]·2H_2O和[Cu(L~2)_2]·2H_2O诱导人体前列腺癌细胞C4-2B凋亡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 第98-10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四章 三丙酮胺缩3-氨基吡嗪-2-羧酸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102-123页 |
引言 | 第102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102-104页 |
4.1.1 化学试剂 | 第102-103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103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103页 |
4.1.4 希夫碱配体的合成 | 第103页 |
4.1.5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103-10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4页 |
4.2.1 元素分析 | 第104页 |
4.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4-108页 |
4.2.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108-110页 |
4.2.4 热重分析 | 第110-111页 |
4.2.5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111-112页 |
4.2.6 配合物的电导率 | 第112页 |
4.2.7 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 第112-113页 |
4.2.8 荧光光谱 | 第113-114页 |
4.3 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114-121页 |
4.3.1 金属配合物对人体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114-115页 |
4.3.2 金属配合物对细胞外类糜蛋白酶体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115-116页 |
4.3.3 配合物[Cd(L~3)_2]对人体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细胞内蛋白酶体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 第116-12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邻氨基苯甲酸及邻菲罗啉三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量子化学计算及DNA相互作用研究 | 第123-174页 |
引言 | 第123-124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124-127页 |
5.1.1 化学试剂 | 第124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124-125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125-126页 |
5.1.4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126-127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127-168页 |
5.2.1 元素分析 | 第127页 |
5.2.2 晶体结构分析 | 第127-149页 |
5.2.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49-153页 |
5.2.4 配合物的电导率 | 第153页 |
5.2.5 热重分析 | 第153-154页 |
5.2.6 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 第154-155页 |
5.2.7 荧光光谱 | 第155-157页 |
5.2.8 量子化学计算 | 第157-168页 |
5.3 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 第168-173页 |
5.3.1 配合物[Cd(phen)(o-AB)_2]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 第168-171页 |
5.3.2 金属配合物[Cd(phen)(o-AB)_2]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171-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73-174页 |
第六章 双硫仑和过渡金属镉混合液抗前列腺肿瘤活性研究 | 第174-184页 |
引言 | 第174-175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175-176页 |
6.1.1 化学试剂 | 第175页 |
6.1.2 主要仪器 | 第175-176页 |
6.1.3 实验细胞 | 第176页 |
6.1.4 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 第176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76-183页 |
6.2.1 双硫仑、金属镉和双硫仑金属镉混合液抑制前列腺肿瘤细胞LNCaP和C4-2 B的增殖的研究 | 第176-179页 |
6.2.2 双硫仑金属镉混合液诱导前列腺肿瘤细胞LNCaP和C4-2B凋亡机理的研究 | 第179-18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83-184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84-188页 |
7.1 结论 | 第184-186页 |
7.2 建议 | 第186-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202页 |
致谢 | 第202-203页 |
个人简历 | 第203-20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04-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