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概述 | 第11-16页 |
(一)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概念 | 第11-12页 |
1.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2.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行使 | 第12-16页 |
1.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行使的条件 | 第13-14页 |
2. 民事程序选择权行使的法律效力 | 第14页 |
3.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不当行使的表现形式 | 第14-16页 |
二、国外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考察和启示 | 第16-21页 |
(一) 国外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有关规定 | 第16-19页 |
1. 普通程序与非讼程序的选择权 | 第16页 |
2. 管辖法院的选择权 | 第16-17页 |
3. 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选择权 | 第17页 |
4. 第一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选择权 | 第17-18页 |
5. 结案方式的选择权 | 第18页 |
6. 言词审理与书面审理的选择权 | 第18-19页 |
7. 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选择权 | 第19页 |
(二) 国外立法例对我国的启示 | 第19-21页 |
1. 在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内涵 | 第19-20页 |
2. 当事人选择的自由与法院职权的融合 | 第20-21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立法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1-26页 |
(一)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1. 合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选择权 | 第21页 |
2. 特定类型案件中管辖法院的选择权 | 第21-22页 |
3. 公开或不公开审理的选择权 | 第22页 |
4. 结案方式的选择权 | 第22页 |
5. 执行程序中的选择权 | 第22页 |
6. 普通程序和非讼程序的选择权 | 第22页 |
7. 破产债权人对和解整顿、破产清偿的选择权 | 第22-23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1. 缺乏完整的理论研究 | 第23页 |
2. 立法规定的缺失 | 第23-24页 |
3. 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 第24-26页 |
四、我国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的保障与完善 | 第26-32页 |
(一) 确立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 第26页 |
(二) 完善民事程序选择权的外部保障机制 | 第26-29页 |
1. 合理配置法官权力与当事人诉讼权利 | 第27-28页 |
2. 赋予法官释明权 | 第28-29页 |
3. 提倡律师的正确建议义务 | 第29页 |
(三)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立法完善举措 | 第29-32页 |
1. 完善协议管辖制度中的选择权 | 第29-30页 |
2. 完善简易程序审理方式 | 第30-31页 |
3. 赋予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官的诉讼权利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