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 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4页 |
3.趋势展望 | 第14-15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六)研究创新性 | 第19-20页 |
二、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评估——以SL中学留守儿童为例 | 第20-25页 |
(一)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二)SL中学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三)SL中学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评估 | 第22-25页 |
1.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2.介入干预 | 第23-25页 |
三、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提升的实务——以SL中学留守儿童为例 | 第25-42页 |
(一)小组筹备期 | 第25-30页 |
1.前期调查 | 第25-27页 |
2.宣传招募 | 第27页 |
3.小组成员筛选 | 第27页 |
4.小组工作计划书 | 第27-29页 |
5.可预见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 第29-30页 |
(二)小组初期 | 第30-33页 |
1.第一节:打开心门 | 第30-32页 |
2.第二节:敞开心扉 | 第32-33页 |
(三)小组中期 | 第33-40页 |
1.第三节:语言的魅力Ⅰ 口头语言——倾听 | 第34-35页 |
2.第四节:语言的魅力Ⅱ 口头语言——赞赏 | 第35-36页 |
3.第五节:语言的魅力Ⅲ 书面语言 | 第36-37页 |
4.第六节:非语言的魅力Ⅰ 身体语言 | 第37-38页 |
5.第七节:非语言的魅力Ⅱ 副语言 | 第38-40页 |
(四)小组后期 | 第40-42页 |
第八节:感谢有你 | 第40-42页 |
四、小组评估与反思 | 第42-48页 |
(一)小组评估 | 第42-46页 |
1.目标实现程度 | 第42-44页 |
2.满意度 | 第44-46页 |
(二)小组反思 | 第46-48页 |
1.介入优势 | 第46-47页 |
2.介入不足 | 第47-48页 |
五、结论 | 第48-51页 |
(一)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提升需要引导而不是教育 | 第48-49页 |
(二)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可以形成模式化 | 第49页 |
(三)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提升需要纳入常态化工作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6页 |
在读期间完成实践项目及发表论文(著)情况等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