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 第2章 基本案情 | 第11-15页 |
| 2.1 案情介绍 | 第11页 |
| 2.2 案情进展 | 第11-15页 |
| 第3章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15-17页 |
| 3.1 如何认定涉案房屋所有权份额 | 第15-16页 |
| 3.1.1 分别享有所有权说 | 第15页 |
| 3.1.2 独自享有所有权说 | 第15-16页 |
| 3.2 关于涉案房屋抵押权是否有效的认定问题 | 第16-17页 |
| 3.2.1 否定说 | 第16页 |
| 3.2.2 肯定说 | 第16-17页 |
| 第4章 案件评析 | 第17-33页 |
| 4.1 罗某、张乙、张甲对涉案房屋享有相应的所有权份额 | 第17-21页 |
| 4.1.1 张乙独自享有406房屋所有权说不成立 | 第17-19页 |
| 4.1.2 共同共有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的分析 | 第19-21页 |
| 4.2 郑某可善意取得406房屋的抵押权 | 第21-26页 |
| 4.2.1 不动产抵押权可善意取得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 4.2.2 郑某对房屋抵押权善意取得之理由论证 | 第23-26页 |
| 4.3 由本案引发的拓展思考 | 第26-33页 |
| 4.3.1 本案中蓉园公证处应当承担公证过错赔偿责任 | 第27-30页 |
| 4.3.2 张乙、蓉园公证处分别承担的责任分析 | 第30-33页 |
| 结论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