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我国业主委员会的概述 | 第8-11页 |
1.1 业主委员会的产生 | 第8页 |
1.2 业主委员会的概念 | 第8-9页 |
1.3 业主委员会的基本特征及其职责 | 第9-11页 |
1.3.1 基本特征 | 第9-10页 |
1.3.2 职责 | 第10-11页 |
第2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主委员会法律主体地位概述及比较 | 第11-15页 |
2.1 各国业主委员会概况 | 第11-12页 |
2.1.1 美国 | 第11页 |
2.1.2 德国 | 第11-12页 |
2.1.3 日本 | 第12页 |
2.1.4 法国 | 第12页 |
2.2 我国部分地区的业主委员会概况 | 第12-13页 |
2.2.1 香港 | 第12-13页 |
2.2.2 台湾 | 第13页 |
2.3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分析 | 第13-14页 |
2.4 民事权利能力与诉讼权利能力的关系界定 | 第14-15页 |
第3章 业主委员会的实体法律地位的分析 | 第15-18页 |
3.1 业主团体与业主委员会的定位 | 第15-16页 |
3.2 实证法分析 | 第16-18页 |
第4章 业主委员会的程序法定位 | 第18-23页 |
4.1 业主委员会的原告资格的质疑 | 第18-19页 |
4.2 被告资格是否应与原告资格具有一致性 | 第19页 |
4.3 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 第19-23页 |
4.3.1 业主委员会提起诉讼是否需要业主大会的授权 | 第19-20页 |
4.3.2 业主委员会可提起诉讼的范围 | 第20-22页 |
4.3.3 业主委员会怠于提起诉讼的判定 | 第22-23页 |
第5章 对我国业主委员会法律主体地位的完善的一些建议 | 第23-31页 |
5.1 相关法律法规上的完善 | 第23-25页 |
5.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5.1.2 可以采取的立法方式 | 第24页 |
5.1.3 主体地位主要内容的构想 | 第24-25页 |
5.2 运行机制的健全和规范 | 第25-27页 |
5.2.1 加强监督,健全权力制衡机制 | 第25页 |
5.2.2 建立完善的业主委员会委员的选任和考核制度 | 第25-26页 |
5.2.3 设立公共维修基金制度 | 第26页 |
5.2.4 健全其他配套制度 | 第26-27页 |
5.3 诉讼权限的明确与完善 | 第27-29页 |
5.3.1 诉讼应具备的条件 | 第27-28页 |
5.3.2 可进行诉讼的范围 | 第28页 |
5.3.3 诉讼风险基金制度的设立 | 第28-29页 |
5.4 业主委员会所应担负的法律责任 | 第29-31页 |
5.4.1 业主委员会对内和对外责任的划分 | 第29页 |
5.4.2 业主委员会和委员责任的划分 | 第29-30页 |
5.4.3 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 第30-3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