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微视频制作的优化探讨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1.1.1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特点 | 第8-9页 |
1.1.2 微视频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 第9-10页 |
1.1.3 目前制作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3.1 微视频 | 第15页 |
1.3.2 教学微视频 | 第15-16页 |
1.3.3 生物教学微视频 | 第16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1.5.2 调查研究法 | 第16-17页 |
1.5.3 实验法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认知负荷理论 | 第18-20页 |
2.1.1 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 第18-19页 |
2.1.2 影响微视频设计的认知负荷因素 | 第19-20页 |
2.2 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2.2 多媒体画面艺术的规则 | 第21-22页 |
2.3 微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2.4 视听教育理论 | 第23-25页 |
3 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原则与评价体系 | 第25-31页 |
3.1 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3.1.1 发展性原则 | 第25页 |
3.1.2 科学性原则 | 第25页 |
3.1.3 多通道原则 | 第25页 |
3.1.4 艺术性原则 | 第25页 |
3.1.5 速度适中原则 | 第25-26页 |
3.1.6 相邻性原则 | 第26页 |
3.1.7 启发性原则 | 第26页 |
3.1.8 小步子原则 | 第26页 |
3.2 教学微视频的评价体系 | 第26-31页 |
4 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 第31-39页 |
4.1 教学微视频的常见类型 | 第31-32页 |
4.2 相关软件介绍 | 第32-37页 |
4.2.1 PowerPoint 2013 | 第32页 |
4.2.2 Camtasia Studio 8 | 第32-35页 |
4.2.3 After Effects CC | 第35-37页 |
4.3 教学微视频制作方案 | 第37-39页 |
4.3.1 确定视频主题 | 第37页 |
4.3.2 设计教学过程 | 第37页 |
4.3.3 制作教学课件 | 第37页 |
4.3.4 撰写录制脚本 | 第37页 |
4.3.5 录制视频 | 第37-38页 |
4.3.6 后期编辑与优化 | 第38-39页 |
5 生物教学微视频的创作实践 | 第39-52页 |
5.1 案例一《酶的作用》 | 第39-43页 |
5.1.1 选题 | 第39-40页 |
5.1.2 设计 | 第40-43页 |
5.1.3 微学案 | 第43页 |
5.2 案例二《有氧呼吸》 | 第43-48页 |
5.2.1 选题 | 第43-44页 |
5.2.2 设计 | 第44-48页 |
5.2.3 微学案 | 第48页 |
5.3 案例三《光合作用》 | 第48-52页 |
5.3.1 选题 | 第48-49页 |
5.3.2 设计 | 第49-51页 |
5.3.3 微学案 | 第51-52页 |
6 对比分析及效果检测 | 第52-56页 |
6.1 学生成绩分析 | 第52-54页 |
6.1.1 随堂检测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6.1.2 章末检测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6.2 学生整体评价 | 第54页 |
6.3 教师整体评价 | 第54-55页 |
6.4 笔者实践小结 | 第55-5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7.1 结论 | 第56页 |
7.2 创新点 | 第56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1 | 第61-62页 |
附录 2 | 第62-64页 |
附录 3 | 第64-66页 |
附录 4 | 第66-68页 |
附录 5 | 第68-73页 |
附录 6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