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8-35页 |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中国化 | 第18-26页 |
(二)信息伦理 | 第26-31页 |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信息伦理的关联 | 第31-34页 |
(四)可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 | 第34-35页 |
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35页 |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5-36页 |
(三)内容框架 | 第36页 |
四、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与创新之处 | 第36-3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二)可行性分析 | 第37-38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38-39页 |
第二章 信息伦理 | 第39-72页 |
一、信息伦理兴起的背景 | 第39-54页 |
(一)伦理活动的场域转换: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 | 第40-45页 |
(二)信息时代伦理活动的主体转换:从线下世界的人到赛博空间的人 | 第45-50页 |
(三)伦理主体与社会的关系转换:从现实关联到网络互联 | 第50-54页 |
二、从技术伦理到社会伦理:信息伦理研究的整体性视域 | 第54-60页 |
(一)信息伦理研究的第一层形态:信息技术伦理 | 第54-57页 |
(二)信息伦理研究的第二层形态:信息社会伦理 | 第57-60页 |
三、信息伦理的概念界定 | 第60-65页 |
(一)信息的三重含义 | 第60-61页 |
(二)伦理与道德的语义区分及内在一致性 | 第61-63页 |
(三)信息伦理的概念 | 第63-65页 |
四、信息秩序与信息德性:信息伦理研究内容的二重结构 | 第65-70页 |
(一)信息秩序:以信息交往关系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秩序 | 第65-68页 |
(二)信息德性: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个人品德 | 第68-70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与信息伦理的关联 | 第72-117页 |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第72-85页 |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73-79页 |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推进 | 第79-80页 |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 第80-85页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双重维度 | 第85-107页 |
(一)良序社会建设的伦理原则:集体主义、公正与人道主义 | 第87-98页 |
(二)个人品德建设的伦理原则:诚信、尊重与责任 | 第98-107页 |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信息伦理的关联 | 第107-115页 |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现实世界的道德准则 | 第107-109页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信息伦理思维方法的内在一致性 | 第109-111页 |
(三)信息伦理印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原则的科学性 | 第111-113页 |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信息时代拓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113-115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四章 信息秩序: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良序社会建设的新伦理原则 | 第117-138页 |
一、信息共存:信息时代的新集体主义 | 第117-124页 |
(一)传统社会共同体与集体主义伦理原则 | 第117-119页 |
(二)信息时代的新型“信息共同体” | 第119-121页 |
(三)集体主义伦理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共存 | 第121-124页 |
二、信息公正:信息时代的公平正义 | 第124-131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 | 第124-126页 |
(二)“数字鸿沟”与信息不平等 | 第126-129页 |
(三)公正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公正 | 第129-131页 |
三、信息自由:信息时代的新人道主义 | 第131-136页 |
(一)马克思主义的伦理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131-132页 |
(二)信息异化与大数据的“全景式监视” | 第132-135页 |
(三)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自由 | 第135-13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五章 信息德性: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个人品德建设的新伦理原则 | 第138-156页 |
一、信息诚信:信息时代的首要交往原则 | 第138-143页 |
(一)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诚信 | 第139-140页 |
(二)“信息孤岛”与失信 | 第140-141页 |
(三)诚信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诚信 | 第141-143页 |
二、信息尊重:信息时代公民权利的新需要 | 第143-148页 |
(一)尊重原则及其实质 | 第143-144页 |
(二)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与隐私权 | 第144-145页 |
(三)尊重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尊重 | 第145-148页 |
三、信息责任:作为“信息人”的角色使命 | 第148-153页 |
(一)责任: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角色使命 | 第148-149页 |
(二)信息空间中的责任缺失 | 第149-151页 |
(三)责任原则的信息化新拓展:信息责任 | 第151-153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153-156页 |
结束语 | 第156-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附件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