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

小口径非球面玻璃透镜的模压仿真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物理符号含义对照表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1.1 课题来源第16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3 玻璃透镜模压成形技术简介第17-18页
    1.4 模压成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1 玻璃透镜模压成形技术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2 玻璃模压成形仿真技术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当前研究中存在主要问题第22页
    1.6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7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2章 非球面玻璃透镜模压成形基本理论第24-36页
    2.1 非球面轮廓曲线定义第24页
    2.2 模压玻璃的材料性质第24-28页
        2.2.1 模压玻璃的黏度第25-26页
        2.2.2 模压玻璃的热膨胀第26-27页
        2.2.3 模压玻璃的弹性模量第27-28页
        2.2.4 模压玻璃的比热容第28页
        2.2.5 模压玻璃的热力学特性第28页
    2.3 模压玻璃的粘弹性性质第28-35页
        2.3.1 基本粘弹性力学模型第29-30页
        2.3.2 广义Maxwell模型第30-32页
        2.3.3 玻璃材料的应力松弛第32-33页
        2.3.4 玻璃材料的结构松弛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非球面透镜内部等效应力的仿真分析第36-53页
    3.1 单凸非球面透镜模压仿真模型第36-40页
        3.1.1 模压参数的设定第38-39页
        3.1.2 各个阶段玻璃材料性质的设定第39-40页
    3.2 加热均热阶段的仿真第40-41页
        3.2.1 加热均热阶段的边界条件第40页
        3.2.2 均热处理对等效应力的影响第40-41页
    3.3 模压阶段的仿真第41-46页
        3.3.1 模压阶段的边界条件第41-42页
        3.3.2 模压及压力保持后等效应力的分布第42-43页
        3.3.3 不同模压速率下的等效应力分布第43-44页
        3.3.4 不同模压方式对等效应力的影响第44-46页
    3.4 退火阶段的仿真第46-50页
        3.4.1 退火阶段的边界条件第46页
        3.4.2 退火后等效应力的分布第46-47页
        3.4.3 退火速度对等效应力的影响第47-48页
        3.4.4 退火方式对等效应力的影响第48-50页
    3.5 冷却阶段的仿真第50-52页
        3.5.1 冷却阶段的边界条件第50页
        3.5.2 冷却后等效应力的分布第50页
        3.5.3 冷却速度对等效应力的影响第50-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非球面透镜形状偏差的仿真分析第53-66页
    4.1 玻璃透镜的形状偏差第53-54页
    4.2 不同阶段透镜形状偏差的变化第54-55页
    4.3 非球面参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5-57页
        4.3.1 顶点曲率半径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5页
        4.3.2 圆锥系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5-57页
    4.4 结构松弛参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7-59页
        4.4.1 活化能常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7-58页
        4.4.2 非线性参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8-59页
    4.5 热膨胀系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9-61页
        4.5.1 玻璃热膨胀系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59-60页
        4.5.2 模具热膨胀系数对形状偏差的影响第60-61页
    4.6 形状偏差的仿真预测第61页
    4.7 异形非球面透镜的形状偏差第61-64页
        4.7.1 弯月形非球面透镜的形状偏差第62-63页
        4.7.2 双凸非球面玻璃透镜的形状偏差第63-64页
        4.7.3 不同形状透镜形状偏差的区别第64页
    4.8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小口径单凸非球面玻璃透镜模压成形实验第66-82页
    5.1 模压成形实验设备及测量仪器第66-70页
        5.1.1 玻璃透镜模压成形机第66-67页
        5.1.2 非球面模具第67-68页
        5.1.3 玻璃材料与玻璃透镜形状第68-69页
        5.1.4 形状偏差与表面粗糙度的测量设备第69-70页
    5.2 玻璃透镜模压成形实验第70-72页
        5.2.1 模压工艺参数的调试第70-71页
        5.2.2 玻璃透镜模压成形实验第71-72页
    5.3 模压实验前后模具的形状偏差第72-73页
        5.3.1 模压实验前模具的形状偏差第72-73页
        5.3.2 模压实验后模具的形状偏差第73页
        5.3.3 模压实验前后模具的形状偏差比较第73页
    5.4 模压实验前后模具的表面粗糙度第73-76页
        5.4.1 模压实验前模具的表面粗糙度第73-74页
        5.4.2 模压实验后模具的表面粗糙度第74-75页
        5.4.3 模压实验前后模具表面粗糙度比较第75-76页
    5.5 模压成形透镜样品的形状偏差第76-77页
    5.6 模压成形透镜样品的表面粗糙度第77-79页
    5.7 模压成形透镜的微观形貌第79-81页
        5.7.1 显微镜下透镜样品的表面形貌第79-80页
        5.7.2 原子力显微镜下透镜样品的微观形貌第80-81页
    5.8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场终端区域电磁环境建模与仿真软件设计
下一篇: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工作台建模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