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地震与降雨作用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地形对地震的放大效应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非饱和渗流特性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黄土场地条件的地震放大效应分析第17-34页
    2.1 陈仓区区域地质背景第18-21页
        2.1.1 陈仓区地形地貌第18页
        2.1.2 陈仓区的气象第18-19页
        2.1.3 地层岩性第19-20页
        2.1.4 区域新构造及主要活动断裂第20-21页
    2.2 分析过程第21-25页
    2.3 黄土覆盖层厚度的影响第25-26页
    2.4 边坡坡度的影响第26-28页
    2.5 边坡高度的影响第28-29页
    2.6 簸箕庄2号坡地形放大效应分析第29-33页
    2.7 结论第33-34页
第3章 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分析第34-42页
    3.1 模型建立第34-35页
    3.2 参数选取第35-36页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6-41页
    3.4 结论第41-42页
第4章 降雨条件下边坡变形分析第42-57页
    4.0 FLAC~(3D)渗流分析原理第42-45页
        4.0.1 概述第42页
        4.0.2 流体分析参数第42-44页
        4.0.3 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的选择第44-45页
    4.1 非饱和水力参数获取第45-49页
    4.2 分析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选择第49-50页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0-55页
    4.4 结论第55-57页
第5章 地震降雨共同作用下边坡变形分析第57-63页
    5.1 模型建立与分析原理第57-58页
    5.2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8-62页
    5.3 结论第62-63页
第6章 簸箕庄滑坡群形成机理浅析第63-68页
    6.1 边坡在地震与库水位升降作用下的变形计算第64-66页
    6.2 簸箕庄滑坡群形成机理探讨第66-6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7.1 结论第68-69页
    7.2 展望第69-71页
致谢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枯竭城市地质环境代价初步核算及转型路径研究--以冷水江市为例
下一篇:基于分形理论的遥感蚀变异常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