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资源枯竭城市地质环境代价初步核算及转型路径研究--以冷水江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阶段概述第14-19页
        1.2.1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第15页
        1.2.2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未期第15-16页
        1.2.3 20世纪80年代未期以后第16-18页
        1.2.4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的新趋势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页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9-22页
        1.4.1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22-26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2-23页
        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经济转型概念的界定第22页
        2.1.2 地质环境和矿山地质环境概念的界定第22-23页
        2.1.3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概念的界定第23页
    2.2 产业升级转型理论第23-24页
    2.3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4页
    2.4 竞争优势理论第24-25页
    2.5 边际外部成本理论第25-26页
第3章 冷水江市资源产业的贡献度分析第26-43页
    3.1 冷水江市经济发展现状第26-30页
        3.1.1 自然条件第26页
        3.1.2 经济发展第26-28页
        3.1.3 经济地位第28-30页
    3.2 冷水江市矿产资源现状第30-33页
        3.2.1 矿产资源现状与分布第30-31页
        3.2.2 矿产资源的优势第31-33页
    3.3 冷水江市矿产资源产业地位分析第33-42页
        3.3.1 矿产资源开采现状分析第33-38页
        3.3.2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38-39页
        3.3.3 对冷水江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冷水江市资源开采地质环境代价初步核算指标与模型建立第43-62页
    4.1 影响因素分析第43-51页
        4.1.1 锑矿开采带来地质环境问题第43-46页
        4.1.2 煤炭资源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第46-51页
    4.2 指标体系构建第51-53页
        4.2.1 初步核算范围第51页
        4.2.2 指标选取原则第51-52页
        4.2.3 指标体系构建第52-53页
    4.3 环境代价指标核算模型建立第53-55页
        4.3.1 大气污染代价核算模型第54页
        4.3.2 水污染和破坏代价核算模型第54页
        4.3.3 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代价核算模型第54页
        4.3.4 地质灾害及破坏恢复治理代价核算模型第54-55页
        4.3.5 占地及破坏治理代价核算模型第55页
    4.4 环境代价初步核算第55-61页
        4.4.1 大气污染代价初步核算第56页
        4.4.2 水污染和破坏代价初步核算第56页
        4.4.3 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代价初步核算第56页
        4.4.4 地质灾害及破坏治理代价初步核算第56-57页
        4.4.5 占地及破坏治理代价初步核算第57页
        4.4.6 资源开采地质环境总代价初步核算第57-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冷水江市资源环境代价初步核算结果分析及重点治理工程确定第62-76页
    5.1 环境代价初步核算结果分析第62-65页
        5.1.1 各类指标初步核算结果分析第62-64页
        5.1.2 各乡镇初步核算结果分析第64-65页
    5.2 地质环境治理目标和重点治理工程第65-68页
        5.2.1 地质环境治理目标第65-67页
        5.2.2 地质环境治理重点第67-68页
    5.3 治理经费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第68-70页
        5.3.1 治理经费概算第68页
        5.3.2 资金筹措方式第68-70页
    5.4 治理后土地的功能分析第70-72页
        5.4.1 建设用地可提供工业园区场地第71页
        5.4.2 耕地可为休闲农业提供基础第71页
        5.4.3 林地并结合历史古迹可为观光旅游提供场所第71-72页
    5.5 治理后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第72-75页
        5.5.1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72-73页
        5.5.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73-74页
        5.5.3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典型案例分析及冷水江市转型路径第76-88页
    6.1 国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典型案例第76-79页
        6.1.1 美国钢城匹兹堡第76页
        6.1.2 德国鲁尔煤矿第76-77页
        6.1.3 法国洛林铁矿第77-78页
        6.1.4 加拿大萨德伯里镍矿第78-79页
    6.2 国内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典型案例第79-83页
        6.2.1 油城黑龙江大庆市第79-80页
        6.2.2 辽宁阜新市煤矿第80-82页
        6.2.3 安徽淮北煤矿第82-83页
    6.3 案例对比分析第83页
    6.4 冷水江市转型发展路径建议第83-87页
        6.4.1 以锑矿资源为依托,延长锑产品产业链第83-85页
        6.4.2 建设矿山地质公园,发展科普教育和旅游服务业第85-86页
        6.4.3 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新型农林业第86-87页
    6.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7.1 结论第88-89页
    7.2 展望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作者简介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腾冲马鞍山粗安岩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下一篇:地震与降雨作用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