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包容性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员工信任为中介变量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6页
    0.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0.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0.2.1 论意义第12页
        0.2.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0.3.1 研究内容第13页
        0.3.2 文章创新点第13-14页
        0.3.3 研究方法第14页
    0.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4-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24页
    1.1 包容性领导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1.1.1 包容性领导的概念第16-17页
        1.1.2 包容性领导的结构与测量第17页
        1.1.3 包容性领导的结果变量研究第17-18页
    1.2 组织中员工沉默行为的相关研究第18-21页
        1.2.1 员工沉默行为的概念第18-19页
        1.2.2 员工沉默行为的结构与测量第19页
        1.2.3 员工沉默行为的前因变量研究第19-21页
    1.3 组织中员工信任的相关研究第21-24页
        1.3.1 员工信任的概念第21页
        1.3.2 员工信任的结构与测量第21-22页
        1.3.3 员工信任的前因变量研究第22页
        1.3.4 员工信任的结果变量研究第22-24页
2 理论基础、研究模型构想与研究假设第24-29页
    2.1 理论基础及研究模型框架第24-25页
        2.1.1 社会学习理论第24页
        2.1.2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第24页
        2.1.3 理论框架模型第24-25页
    2.2 研究假设提出第25-29页
        2.2.1 包容性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第25-26页
        2.2.2 包容性领导与员工信任第26-27页
        2.2.3 员工信任与员工沉默行为第27页
        2.2.4 员工信任在包容性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27-29页
3 研究设计与与测试第29-33页
    3.1 量表选取第29-30页
        3.1.1 包容性领导的测量量表第29页
        3.1.2 员工信任测量量表第29页
        3.1.3 员工沉默测量量表第29-30页
    3.2 预测试第30-33页
        3.2.1 预测试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第30页
        3.2.2 预测试分析结果第30-33页
4 实证分析第33-44页
    4.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第33-35页
        4.1.1 数据收集第33页
        4.1.2 样本资料描述性统计第33-34页
        4.1.3 研究变量统计分析第34-35页
    4.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5-37页
        4.2.1 包容性领导表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6页
        4.2.2 员工沉默行为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6-37页
        4.2.3 员工信任行为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7页
    4.3 相关分析第37-39页
    4.4 假设检验第39-44页
        4.4.1 包容性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关系检验第39页
        4.4.2 包容性领导与员工信任关系检验第39-40页
        4.4.3 员工信任与员工沉默关系检验第40-41页
        4.4.4 员工信任在包容性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1-44页
5 研究结果讨论与研究局限第44-49页
    5.1 研究结果讨论第44-47页
        5.1.1 个体特征变量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第44-45页
        5.1.2 包容性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影响讨论第45-46页
        5.1.3 包容性领导对员工信任影响讨论第46页
        5.1.4 员工信任对员工沉默行为影响讨论第46-47页
        5.1.5 员工信任对包容性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的中介作用讨论第47页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经验的数据
下一篇: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与实物期权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