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结构光的轻轨接触网缺陷三维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接触网检测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三维检测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基于线结构光接触网缺陷三维检测的关键技术 | 第16页 |
1.4 本文主要行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2 接触网图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第18-27页 |
2.1 跨座式单轨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及其缺陷类型 | 第18-20页 |
2.1.1 跨座式单轨接触网的布局结构 | 第18-19页 |
2.1.2 接触网缺陷介绍 | 第19-20页 |
2.1.3 接触网缺陷检测要求 | 第20页 |
2.2 接触网图像数据的采集 | 第20-22页 |
2.3 图像数据预处理 | 第22-25页 |
2.3.1 图像数据的预处理 | 第23-25页 |
2.3.2 图像数据的预处理结果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接触网三维检测中结构光条纹中心提取 | 第27-38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激光线条纹的特性 | 第27-28页 |
3.3 结构光光条纹中心提取 | 第28-37页 |
3.3.1 常见的光条纹中心提取算法 | 第28-34页 |
3.3.2 一种改进的灰度重心法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线结构光的接触网缺陷三维检测 | 第38-47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基于线结构光的三维检测原理 | 第38-39页 |
4.3 接触网三维空间模型的构建 | 第39-45页 |
4.3.1 基于Halcon的相机标定 | 第40-41页 |
4.3.2 构建三维空间模型 | 第41-45页 |
4.4 基于三维空间模型的接触网缺陷程度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三维检测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7-55页 |
5.1 软硬件平台环境 | 第47页 |
5.1.1 硬件平台环境 | 第47页 |
5.1.2 软件平台环境 | 第47页 |
5.2 三维检测法的整体框架结构 | 第47-49页 |
5.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