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物流网络规划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再制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物流网络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15-17页 |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7页 |
| 2.1 再制造的定义及流程 | 第17-19页 |
| 2.1.1 再制造的定义 | 第17页 |
| 2.1.2 再制造的流程 | 第17-19页 |
| 2.2 再制造产品与新品、维修品的区别 | 第19-21页 |
| 2.3 废旧汽车的处理方式 | 第21-22页 |
| 2.4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定义及特点 | 第22-24页 |
| 2.4.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定义 | 第22-23页 |
| 2.4.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特点 | 第23-24页 |
| 2.5 再制造物流网络的结构与特点 | 第24-26页 |
| 2.5.1 再制造物流网络的结构 | 第24-25页 |
| 2.5.2 再制造物流网络的特点 | 第25-2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运作模式 | 第27-43页 |
| 3.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回收渠道 | 第27-35页 |
| 3.1.1 生产商负责回收 | 第28-30页 |
| 3.1.2 生产商联盟负责回收 | 第30-32页 |
| 3.1.3 第三方负责回收 | 第32-34页 |
| 3.1.4 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 3.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运作模式分析 | 第35-41页 |
| 3.2.1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再制造模式 | 第36-37页 |
| 3.2.2 汽车生产商再制造模式 | 第37-39页 |
| 3.2.3 独立再制造商再制造模式 | 第39-40页 |
| 3.2.4 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4 不同运作模式下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物流网络规划 | 第43-65页 |
| 4.1 汽车再制造物流网络规划方法分析 | 第44-47页 |
| 4.2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再制造物流网络规划 | 第47-53页 |
| 4.2.1 问题描述 | 第47-48页 |
| 4.2.2 模型假设和参数设置 | 第48-50页 |
| 4.2.3 模型建立 | 第50页 |
| 4.2.4 算例分析 | 第50-53页 |
| 4.3 汽车生产商再制造物流网络规划 | 第53-59页 |
| 4.3.1 问题描述 | 第53-54页 |
| 4.3.2 模型假设和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 4.3.3 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 4.3.4 算例分析 | 第56-59页 |
| 4.4 独立再制造商再制造物流网络规划 | 第59-64页 |
| 4.4.1 问题描述 | 第59页 |
| 4.4.2 模型假设和参数设置 | 第59-61页 |
| 4.4.3 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 4.4.4 算例分析 | 第62-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5.1 总结 | 第65页 |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附录 | 第73-77页 |
| 附录 1 | 第73-74页 |
| 附录 2 | 第74-75页 |
| 附录 3 | 第75-77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7-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