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工艺论文

汽车仪表盘配件下盖注塑成型及模具结构CAE分析与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汽车部件注塑模具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内汽车部件注塑模具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外汽车部件注塑模具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国内汽车注塑模具发展趋势第12-14页
    1.3 CAE技术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注塑模具CAE技术应用第14-15页
        1.3.2 注塑模具CAE技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论文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1 课题来源第16页
        1.4.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4.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2 基础理论阐述第18-26页
    2.1 模流分析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1 数学模型假设第18-19页
        2.1.2 塑料熔体流动控制方程第19-21页
    2.2 疲劳寿命分析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疲劳失效及其特点第21-22页
        2.2.2 S-N曲线第22-23页
        2.2.3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第23-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基于Moldflow注塑成型分析及浇注系统优化第26-42页
    3.1 Moldflow软件简介第26-27页
        3.1.1 Moldflow优化准则第26页
        3.1.2 Moldflow分析流程第26-27页
    3.2 网格模型建立第27-30页
        3.2.1 CAD doctor模型简化第28页
        3.2.2 网格划分第28-29页
        3.2.3 网格检查与修复第29-30页
    3.3 分析参数设置第30-35页
        3.3.1 材料的选择第30-31页
        3.3.2 浇口位置分析第31-32页
        3.3.3 浇注系统的创建第32-33页
        3.3.4 冷却系统的创建第33-34页
        3.3.5 工艺参数设置第34-35页
    3.4 模拟结果分析第35-38页
        3.4.1 流动结果分析第35-36页
        3.4.2 冷却结果分析第36-37页
        3.4.3 翘曲分析第37-38页
    3.5 浇注系统优化及结果分析第38-40页
        3.5.1 浇注系统优化原则第38-39页
        3.5.2 浇注系统的优化第39页
        3.5.3 结果分析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汽车仪表盘配件下盖注塑工艺参数优化第42-56页
    4.1 正交试验法概述第42-44页
        4.1.1 正交试验简介第42-44页
        4.1.2 正交试验设计步骤第44页
    4.2 基于正交试验的工艺参数优化第44-49页
        4.2.1 试验指标确定第44-45页
        4.2.2 因素及水平确定第45-46页
        4.2.3 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第46-49页
        4.2.4 工艺参数组合优化第49页
    4.3 保压曲线的优化第49-54页
        4.3.1 保压时间的确定第50-52页
        4.3.2 保压曲线拟合第52-53页
        4.3.3 结果分析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模具型腔疲劳分析及结构优化第56-72页
    5.1 ANSYS Workbench软件概述第56-58页
        5.1.1 ANSYS Workbench的整合与协同第56-57页
        5.1.2 ANSYS Workbench结构优化分析流程第57-58页
    5.2 ANSYS Workbench分析前处理第58-60页
        5.2.1 型腔模型创建与导入第58-59页
        5.2.2 材料参数输入第59-60页
        5.2.3 网格划分第60页
    5.3 ANSYS Workbench型腔热-结构耦合分析第60-66页
        5.3.1 型腔热分析假设第61页
        5.3.2 型腔载荷分析第61-62页
        5.3.3 型腔稳态热分析第62-63页
        5.3.4 型腔瞬态热分析第63-65页
        5.3.5 型腔热-结构耦合分析第65-66页
    5.4 疲劳分析第66-69页
        5.4.1 疲劳条件设定第66-67页
        5.4.2 疲劳结果分析第67-69页
    5.5 型腔结构优化第69-71页
        5.5.1 DesignXplorer快速优化特点第69-70页
        5.5.2 模具型腔结构优化第70-71页
    5.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总结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专利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拉泊水库渗流监测分析及评价
下一篇: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物流网络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