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其他论文

雷公藤优良种源选择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雷公藤野生资源及栽培现状第11-13页
     ·雷公藤分类及分布第11页
     ·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雷公藤栽培现状第12-13页
   ·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第13-15页
     ·二萜类第13-14页
     ·生物碱第14-15页
     ·三萜类第15页
   ·雷公藤药材及制剂的质量研究第15-19页
     ·雷公藤指纹图谱研究第15-16页
     ·雷公藤甲素研究第16-17页
     ·雷公藤生物碱第17-18页
     ·雷公藤三萜类化合物研究第18-19页
   ·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形态及主要农艺性状研究第20-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供试种源第20页
     ·栽培地环境条件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形态观察第20-21页
       ·叶片显微观察第21页
       ·产量测定第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7页
     ·不同种源形态特征研究第21-22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叶片研究第21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花序研究第21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一年生枝条研究第21-22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叶片显微结构研究第22-23页
       ·不同种源叶片厚度研究第22-23页
       ·不同种源叶片气孔研究第23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主要农艺性状研究第23-27页
       ·雷公藤枝条生长情况研究第23-25页
       ·雷公藤根系生长情况研究第25-26页
       ·雷公藤主要经济性状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不同种源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比较第28-35页
   ·仪器和材料第28-29页
     ·仪器第28页
     ·试剂第28页
     ·药材第28-29页
   ·试验方法第29-32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9页
       ·供试品溶液Ⅰ第29页
       ·供试品溶液Ⅱ第29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9页
       ·雷公藤甲素对照品溶液第29页
       ·雷公藤红素对照品溶液第29页
     ·HPLC 色谱条件第29-30页
       ·雷公藤甲素色谱条件第29页
       ·雷公藤红素色谱条件第29-30页
     ·方法学考察第30-31页
       ·精密度试验第30页
       ·稳定性试验第30-31页
       ·重复性试验第31页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31页
       ·标准曲线第31页
     ·样品测定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差异第32-33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红素质量分数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HPLC 指纹图谱研究第35-46页
   ·仪器和材料第35-36页
     ·仪器第35页
     ·试剂第35页
     ·药材第35-36页
   ·试验方法第36-37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6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6页
     ·HPLC 色谱条件第36页
     ·方法学考察第36-37页
       ·稳定性试验第36页
       ·精密度试验第36页
       ·重复性试验第36-37页
     ·雷公藤HPLC 图谱第37页
   ·结果和分析第37-45页
     ·色谱条件的确定第37-39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37页
       ·色谱柱及柱温的选择第37-39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9-40页
     ·共有峰的选择以及指纹图谱的建立第40-44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药材指纹图谱的比较第44页
     ·不同部位雷公藤药材指纹图谱的比较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论第46-48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形态特征与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第46页
   ·不同种源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雷公藤红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第46-47页
   ·建立了充分反映雷公藤中所含化学成分信息的 HPLC 指纹图谱,不同种源雷公藤次生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第47页
   ·初步选出浙江义乌、新昌 2 个雷公藤为优良种源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附录第53-54页
个人简介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矮生杉木解剖构造及CCR和CesA1基因克隆的研究
下一篇:Mariner-like转座子在竹亚科的分布、多态性、进化及转座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