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竹论文

Mariner-like转座子在竹亚科的分布、多态性、进化及转座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2页
   ·前言第11页
   ·转座子概述第11-16页
     ·转座子类型第11-14页
     ·转座子的转座机制第14-15页
       ·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SB)转座系统的转座机制第14页
       ·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机制第14-15页
     ·转座子的功能启动第15-16页
   ·MLE 转座子研究进展第16-18页
     ·mariner-like 转座子概述第16页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特点第16页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转座机制第16-17页
     ·植物mariner-like 转座子研究第17-18页
   ·转座子的应用第18-19页
     ·构建突变体库第18页
     ·利用转座子标签法分离基因第18页
     ·利用转座子培育转基因动物第18页
     ·鉴别菌株及群体多样性第18页
     ·基因修复和基因治疗第18-19页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应用研究第19页
   ·小结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本研究的策略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43页
   ·材料第22-29页
     ·植物材料第22页
     ·菌株与质粒第22页
     ·各种酶类第22页
     ·试剂盒第2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试剂第23-26页
     ·引物与接头第26-29页
   ·实验方法第29-43页
     ·毛竹MLE 转座子全长(Phmar1 和Phmar2)的分离第29-35页
       ·基因组DNA 提取第29-30页
       ·MLE 转座子片段的PCR 扩增第30页
       ·PCR 产物的克隆第30-32页
       ·测序第32页
       ·毛竹基因组步行文库的构建第32-33页
       ·Pha 的延伸第33-35页
         ·第一次PCR第33-34页
         ·第一次PCR 产物回收第34页
         ·第二次PCR第34页
         ·第二次PCR 产物克隆第34-35页
         ·测序第35页
       ·Phb 的延伸第35页
       ·扩增片段的拼接及MLE 转座子全长的结构分析第35页
     ·竹亚科MLE 转座酶全长的克隆、鉴定与进化第35-37页
       ·基因组DNA 提取第35页
       ·MLE 转座酶PCR 扩增第35-36页
       ·ITS 序列PCR 扩增第36页
       ·PCR 产物克隆第36页
       ·测序第36页
       ·MLE 转座酶全长的结构分析第36页
       ·MLE 转座酶全长的多态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第36-37页
     ·竹亚科MLE 转座子在酵母中的转座活性检测第37-43页
       ·菲白竹MLE 转座子全长(Samar1)的分离第37-38页
       ·转座酶ORF 外显子拼接第38页
       ·转座酶CDS 序列与载体pAG413GAL-ccdB 连接第38-39页
       ·非自主转座子的获得第39页
       ·非自主转座子与供体质粒pWL89a 连接第39-40页
       ·转化酵母第40-41页
       ·筛选第41页
       ·验证第41-43页
         ·菌落PCR 及测序第41页
         ·反向PCR 及测序第41-43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67页
   ·毛竹MLE 转座子全长(Phmar1 和Phmar2)的分离第43-52页
     ·DNA 的提取第43页
     ·MLE 转座子片段的PCR 扩增结果第43-44页
     ·PCR 产物克隆第44-45页
       ·蓝白斑筛选第44页
       ·菌液PCR 检测第44页
       ·重组质粒DNA 的提取第44-45页
     ·Pha 和Phb 的序列分析第45-46页
     ·步行文库构建第46页
     ·Pha 的延伸第46-47页
     ·Phb 的延伸第47-48页
     ·测序结果与序列分析第48-52页
   ·竹亚科MLE 转座酶全长的克隆、鉴定与进化第52-63页
     ·DNA 的提取第52页
     ·MLE 转座酶PCR 扩增结果第52-53页
     ·ITS 序列PCR 扩增结果第53-56页
     ·PCR 产物克隆第56页
       ·蓝白斑筛选第56页
       ·菌液PCR 检测第56页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第56-59页
     ·MLE 转座酶的系统演化分析第59-63页
   ·竹亚科MLE 转座子在酵母中转座活性检测第63-67页
     ·转座酶Sa-1 的TIRs 的分离第63-64页
     ·转座子全长(Samar1)的分离第64-65页
     ·转化酵母第65-67页
4 结论与讨论第67-69页
   ·基于磁珠富集的基因组步行法是扩增长片段的有效途径第67页
   ·MLE 转座酶在竹亚科广泛分布并大量存在第67页
   ·克隆的MLE 转座酶源自同一祖先并受到负选择作用第67-68页
   ·一个天然活性转座子的获得第68-69页
5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个人简介第76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公藤优良种源选择
下一篇:毛竹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