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电源系统论文

汽车发电机再制造清洗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19页
        1.3.1 国外汽车零件再制造综述第16页
        1.3.2 国内汽车零件再制造综述第16-17页
        1.3.3 清洗技术研究综述第17-18页
        1.3.4 激光熔覆技术研究综述第18-19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9-22页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9-20页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废旧汽车发电机超声波清洗技术研究第22-34页
    【内容简介】第22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超声波清洗技术第22-26页
        2.2.1 超声波清洗原理第22-23页
        2.2.2 超声波清洗影响因素第23-24页
        2.2.3 清洁度评定第24-26页
    2.3 废旧汽车发电机零件的超声波清洗实验与工艺优化第26-33页
        2.3.1 清洗实验方案第26-27页
        2.3.2 清洗温度对超声波清洗效果的影响第27-30页
        2.3.3 清洗时间对超声波清洗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2.3.4 汽车发电机端盖清洁度评定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废旧汽车发电机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研究第34-52页
    【内容简介】第34页
    3.1 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及特点第34-35页
    3.2 激光熔覆修复系统第35-37页
        3.2.1 激光器第35-36页
        3.2.2 导光系统第36页
        3.2.3 冷却系统第36-37页
        3.2.4 机械装置第37页
    3.3 激光熔覆修复工艺第37-41页
        3.3.1 修复工件预处理第37-38页
        3.3.2 熔覆粉末及供给方式第38-39页
        3.3.3 激光熔覆修复工艺参数第39-41页
    3.4 低硬度铝合金激光熔覆合金粉末开发第41-46页
        3.4.1 低硬度铝合金激光熔覆修复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3.4.2 气焊熔剂对铝合金激光熔覆修复的影响第42-44页
        3.4.3 适合低硬度铝合金激光熔覆的新型合金粉末第44-46页
    3.5 基于新型合金粉末的铝合金激光熔覆修复实验第46-50页
        3.5.1 单道熔覆实验设计第46-48页
        3.5.2 多道搭接熔覆实验设计第48-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基于激光熔覆的废旧汽车发电机三维损伤型面修复技术第52-62页
    【内容简介】第52页
    4.1 汽车发电机端盖再制造工艺规划第52-53页
    4.2 汽车发电机端盖的三维修复第53-57页
        4.2.1 发电机端盖破损几何形状第53-54页
        4.2.2 再制造区域熔覆规划第54-56页
        4.2.3 汽车发电机端盖再制造实验第56-57页
    4.3 汽车发电机转子轴再制造工艺规划第57-59页
        4.3.1 发电机转子轴受损部位去除第57页
        4.3.2 再制造区域熔覆规划第57-59页
        4.3.3 发电机转子轴再制造实验第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5章 废旧汽车发电机再制造后性能比较分析第62-74页
    【内容简介】第62页
    5.1 引言第62-63页
    5.2 汽车发电机再制造零件性能分析第63-67页
        5.2.1 再制造零件的硬度比较与分析第63-64页
        5.2.2 再制造零件的减磨、耐磨性比较与分析第64-67页
    5.3 再制造汽车发电机特性实验与比较分析第67-73页
        5.3.1 再制造汽车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器性能测试与比较第67-69页
        5.3.2 再制造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特性测试与比较第69-71页
        5.3.3 再制造汽车发电机的负载性能测试与比较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6.1 工作总结第74-75页
    6.2 工作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胎结构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厢式运输车电驱动系统设计与复合制动能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