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起摆振适航审查中轮胎因素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摆振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1.2.2 轮胎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摆振适航审查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内容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轮胎模型 | 第21-35页 |
2.1 滑动定义,符号约定 | 第21-23页 |
2.2 张线轮胎模型及其衍生 | 第23-28页 |
2.2.1 Von Schlippe模型 | 第26页 |
2.2.2 Smiley模型 | 第26-27页 |
2.2.3 Pacejka模型 | 第27-28页 |
2.3 点接触 | 第28-30页 |
2.3.1 Keldysh模型 | 第28-29页 |
2.3.2 Moreland模型 | 第29-30页 |
2.4 魔术轮胎 | 第30-31页 |
2.4.1 侧向力计算 | 第30-31页 |
2.4.2 回正力矩计算 | 第31页 |
2.5 LMS中轮胎模型 | 第31-34页 |
2.5.1 纵向力 | 第31-32页 |
2.5.2 径向力 | 第32-33页 |
2.5.3 侧向力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轮胎模型应用 | 第35-49页 |
3.1 摆振方程组 | 第35-40页 |
3.1.1 基本假设 | 第35页 |
3.1.2 支柱动力学方程 | 第35-37页 |
3.1.3 地面反力及其力矩 | 第37-40页 |
3.2 摆振的仿真模型 | 第40-42页 |
3.2.1 方程组变换求解 | 第40-41页 |
3.2.2 坐标变换 | 第41-42页 |
3.3 仿真结果分析比较 | 第42-47页 |
3.3.1 张线轮胎模型比较 | 第44-46页 |
3.3.2 点接触轮胎模型的比较 | 第46-47页 |
3.4 数学模型的适航审查要点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LMS建模仿真 | 第49-60页 |
4.1 仿真软件说明 | 第49-50页 |
4.2 摆振动力学仿真建模 | 第50-57页 |
4.2.1 简化起落架模型 | 第50-51页 |
4.2.2 创建分析文件,导入实体 | 第51-56页 |
4.2.3 仿真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4.3 仿真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4.4 LMS模型的适航审查要点分析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轮胎曲面变形特性试验 | 第60-75页 |
5.1 试验原理 | 第61-62页 |
5.2 实验装置 | 第62-64页 |
5.3 实验过程 | 第64-65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65-74页 |
5.4.1 额定气压 | 第65-68页 |
5.4.2 90%额定气压 | 第68-71页 |
5.4.3 80%额定气压 | 第71-74页 |
5.5 实验室试验的适航审查要点分析 | 第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工作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