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土壤磷素研究背景及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1.1.1 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1.2 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生物炭研究背景及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1.3.1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1.3.2 生物炭对土壤中磷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1.3.3 生物炭对土壤改良及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生物炭热解温度对磷吸附的影响 | 第19-39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0-22页 |
2.1.1 试验仪器 | 第20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3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1 生物炭的制备与基本性质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2 试验土壤的制备 | 第23页 |
2.2.3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溶液磷吸附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4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2.4.1 水稻秸秆生物炭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26-28页 |
2.4.2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溶液磷吸附的影响 | 第28-31页 |
2.4.3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 | 第31-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 | 第39-48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2.1 供试材料 | 第39-40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40页 |
3.2.3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3.3.1 不同来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 | 第40-41页 |
3.3.2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热力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3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生物炭对土壤性质、养分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48-61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4.2.1 供试材料 | 第49页 |
4.2.2 试验设计 | 第49-50页 |
4.2.3 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4.3.1 生物炭的添加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 第51-55页 |
4.3.2 生物炭的添加对小麦叶绿素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3 生物炭的添加对小麦氮磷含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4 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有效磷、氨态氮、有机质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61-6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5.2 创新点 | 第62页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