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施硅对水稻生长及砷吸收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砷对水稻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第12-13页
        1.2.2 砷对水稻毒害的机制研究第13-14页
        1.2.3 水稻体内砷的积累及分布第14-15页
        1.2.4 硅对植物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第15-16页
        1.2.5 硅对水稻抗性的影响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不同品种水稻生长及砷吸收的差异研究第21-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2.1.1 试验材料第21页
        2.1.2 试验设计第21-22页
        2.1.3 样品的采集和测定第22-23页
        2.1.4 数据分析第23页
    2.2 试验结果第23-28页
        2.2.1 不同品种水稻产量的差异第23页
        2.2.2 不同品种水稻株高和生物量(秸秆及根部)的差异第23-24页
        2.2.3 不同品种水稻各部位氮素含量的差异第24-25页
        2.2.4 不同品种水稻各部位磷素含量的差异第25-26页
        2.2.5 不同品种水稻各部位砷含量的差异第26-27页
        2.2.6 不同品种水稻根表铁膜及铁膜中砷含量的差异第27-28页
    2.3 讨论第28-31页
    2.4 结论第31-33页
第三章 硅铁交互作用对水稻生长及砷吸收的影响第33-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3.1.1 试验材料第33页
        3.1.2 试验设计第33-34页
        3.1.3 样品的采集和测定第34页
        3.1.4 数据分析第34页
    3.2 试验结果第34-38页
        3.2.1 外源硅铁对水稻SPAD和生物量的影响第34-35页
        3.2.2 外源硅铁对水稻根表铁膜中铁、磷和硅含量的影响第35-37页
        3.2.3 外源硅铁对水稻各部位砷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3 讨论第38-40页
    3.4 结论第40-41页
第四章 不同硅肥对不同水稻生长及砷吸收的影响第41-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4.1.1 试验材料第41页
        4.1.2 试验设计第41-42页
        4.1.3 样品的采集和测定第42页
        4.1.4 数据分析第42-43页
    4.2 试验结果第43-53页
        4.2.1 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43页
        4.2.2 硅肥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第43-44页
        4.2.3 硅肥对水稻各部位氮素吸收的影响第44-46页
        4.2.4 硅肥对水稻各部位磷素吸收的影响第46-47页
        4.2.5 硅肥对水稻各部位砷吸收的影响第47-51页
        4.2.6 硅肥对水稻根表铁膜的影响第51-53页
    4.3 讨论第53-55页
    4.4 结论第55-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1页
    5.1 主要结论第57-58页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73页
作者简介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灌水对水稻主要生育期生理生态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下一篇:生物炭对磷吸附特性及小麦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