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一、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3.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关于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3.研究路线 | 第16页 |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研究难点 | 第16页 |
2.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公益性岗位相关概念和理论界定 | 第17-23页 |
(一)公益性岗位的概述 | 第17-20页 |
1.公益性岗位概念 | 第17页 |
2.公益性岗位的分类 | 第17页 |
3.公益性岗位的特征 | 第17-18页 |
4.乌鲁木齐市公益性岗位政策 | 第18-19页 |
5.实施公益性岗位的意义 | 第19-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页 |
2.公平理论 | 第20-21页 |
3.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4.政府购买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三、乌鲁木齐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现状 | 第23-31页 |
(一)乌鲁木齐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现状 | 第23页 |
1.乌鲁木齐市已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 | 第23页 |
2.乌鲁木齐市面向社会补录685个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 | 第23页 |
(二)乌鲁木齐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1.被调查者个人特征 | 第23-25页 |
2.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 | 第25-31页 |
四、我市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一)我市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1.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理念建设层面 | 第31页 |
2.社区公益性人员管理理念层面 | 第31-32页 |
3.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激励制度不充分 | 第32-34页 |
4.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监督制度不完善 | 第34页 |
5.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培训制度不健全 | 第34-35页 |
6.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 | 第35页 |
(二) 我市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主要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1.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 | 第35-37页 |
五、完善乌鲁木齐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措施 | 第37-43页 |
(一)加强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理论建设 | 第37页 |
1.人员管理制度差异化 | 第37页 |
2.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化 | 第37页 |
(二)提升社区公益性人员管理理念 | 第37-38页 |
1.领导及群众加大重视程度 | 第37-38页 |
2.正确认识公益性岗位 | 第38页 |
(三)完善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激励体制 | 第38-40页 |
1.政府牵头总体激励 | 第38-39页 |
2.薪酬体系制度合理化 | 第39-40页 |
(四)完善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监督机制 | 第40页 |
(五)健全社区公益性岗位培训机制 | 第40-41页 |
(六)完善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体系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