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点强夯置换处理厚层海相淤积软土路基的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强夯置换相关理论简介 | 第11-14页 |
1.2.1 波动原理 | 第11-12页 |
1.2.2 夯击碰撞理论 | 第12-13页 |
1.2.3 强夯置换法加固机理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强夯置换法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 | 第15-16页 |
1.3.3 关于强夯置换法加固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 第16-18页 |
1.3.4 关于强夯置换法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8页 |
1.3.5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模型试验研究 | 第22-36页 |
2.1 试验内容概述 | 第22页 |
2.2 试验相似律关系 | 第22-23页 |
2.3 试验装置设计 | 第23-25页 |
2.3.1 模型试验箱设计 | 第23-24页 |
2.3.2 夯锤设计 | 第24-25页 |
2.3.3 测量及数据采集方案 | 第25页 |
2.4 试验材料及参数 | 第25-27页 |
2.5 试验流程 | 第27页 |
2.6 室内模型试验实施 | 第27-29页 |
2.6.1 单点强夯置换试验 | 第28页 |
2.6.2 多点强夯置换试验 | 第28-29页 |
2.6.3 不同夯锤锤径强夯置换试验 | 第29页 |
2.6.4 不同夯锤落距强夯置换试验 | 第29页 |
2.7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2.7.1 单点强夯置换试验 | 第29-31页 |
2.7.2 多点强夯置换试验 | 第31-32页 |
2.7.3 强夯置换工艺参数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强夯置换法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6-62页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6页 |
3.2 颗粒离散元基本理论 | 第36-40页 |
3.2.1 颗粒离散元简介 | 第37页 |
3.2.2 颗粒离散元的基本假定 | 第37-38页 |
3.2.3 颗粒离散元的计算原理 | 第38-39页 |
3.2.4 颗粒离散元法的接触本构模型 | 第39-40页 |
3.3 细观参数标定 | 第40-45页 |
3.3.1 细观参数标定概述 | 第40-41页 |
3.3.2 细观参数标定过程 | 第41-42页 |
3.3.3 关于伺服控制 | 第42-43页 |
3.3.4 细观参数标定结果 | 第43-45页 |
3.4 强夯置换法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50页 |
3.4.1 厚层淤泥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3.4.2 夯锤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3.4.3 抛填块石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3.4.4 计算工况说明 | 第49-50页 |
3.5 强夯置换离散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0-60页 |
3.5.1 单点强夯置换时块石、土体移动规律 | 第51-56页 |
3.5.2 多点强夯置换时块石、土体移动规律 | 第56-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强夯置换工艺参数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74页 |
4.1 夯锤落距对强夯置换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 夯锤锤径对强夯置换效果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 夯点间距对强夯置换效果的影响 | 第65-73页 |
4.3.1 夯点间距对夯实均匀性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2 夯点间距对地基受力及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67-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强夯置换法工程应用实例 | 第74-8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74页 |
5.2 工程气候地质条件 | 第74-75页 |
5.3 软土路基处理方案 | 第75-76页 |
5.4 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及流程 | 第76-78页 |
5.4.1 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 第76-77页 |
5.4.2 强夯置换法施工流程 | 第77-78页 |
5.5 软土路基处理效果 | 第78-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6.2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