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导言 | 第8-19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 研究的视角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思路 | 第15-16页 |
1.6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6.1 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16页 |
1.6.2 教育政策内容分析 | 第16-17页 |
1.6.3 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内容分析的内涵 | 第17-19页 |
2 改革开放30 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内容考察 | 第19-32页 |
2.1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的质量政策内容 | 第19-21页 |
2.1.1 总体的、综合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19-20页 |
2.1.2 基本的、具体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20-21页 |
2.2 调整变革阶段(1985—1998)的质量政策内容 | 第21-26页 |
2.2.1 总体的、综合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21-23页 |
2.2.2 基本的、具体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23-26页 |
2.3 全面发展阶段(1999—2008)的质量政策内容 | 第26-32页 |
2.3.1 总体的、综合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26-28页 |
2.3.2 基本的、具体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28-32页 |
3 改革开放30 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内容分析的纬度 | 第32-37页 |
3.1 政治价值取向 | 第32-33页 |
3.2 经济价值取向 | 第33-35页 |
3.3 人本价值取向 | 第35-37页 |
4 改革开放30 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内容分析 | 第37-46页 |
4.1 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4) | 第37-39页 |
4.1.1 质量政策从政治价值向经济价值取向转移 | 第37-38页 |
4.1.2 主要以恢复和发展教育秩序为重心 | 第38-39页 |
4.2 调整变革阶段(1985—1998) | 第39-42页 |
4.2.1 质量政策以经济价值取向为主导 | 第39-40页 |
4.2.2 逐步实施质量保障,培养经济建设人才 | 第40-41页 |
4.2.3 质量要求渐趋全面化 | 第41-42页 |
4.3 全面发展阶段(1999—2008) | 第42-46页 |
4.3.1 质量政策趋向人本价值取向 | 第42-43页 |
4.3.2 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 | 第43-44页 |
4.3.3 质量要求兼顾个体化 | 第44-46页 |
5 个案研究: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政策的内容分析 | 第46-54页 |
5.1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政策的文本选取 | 第46-47页 |
5.2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政策的内容考察 | 第47-50页 |
5.3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政策的内容分析 | 第50-54页 |
6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内容反思与构建 | 第54-62页 |
6.1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内容的理性反思 | 第54-57页 |
6.1.1 强化政治经济价值取向,弱化人本价值取向 | 第54-55页 |
6.1.2 质量政策体系不完善,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5页 |
6.1.3 质量政策标准相对笼统,评估执行主体单一 | 第55-57页 |
6.1.4 立法保障不健全,质量政策缺乏法律监督 | 第57页 |
6.2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内容的对策构建 | 第57-62页 |
6.2.1 倡导多元的价值取向,实现多样化的质量观 | 第57-58页 |
6.2.2 完善质量政策体系,彰显质量政策效果 | 第58-59页 |
6.2.3 提升质量政策制定水平,实行评估主体多元参与 | 第59-60页 |
6.2.4 推进质量立法进程,实现质量政策有法可依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