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贬谪文学概说 | 第9-11页 |
二、刘禹锡对贬谪文学悲情的超越 | 第11-12页 |
三、问题的提出 | 第12-16页 |
第一章 永贞革新与刘禹锡的参政实践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枉渚逢春十度伤”——刘禹锡谪居朗州及其诗歌创作 | 第20-35页 |
第一节 贬谪初途的凄怆惶惑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朗州十年的忧怨与坚守 | 第22-29页 |
第三节 生命在困顿中的突围 | 第29-35页 |
第三章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刘禹锡谪居连州及其诗歌创作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再赴贬途时的心志消解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儒道互补的生存智慧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吟啸之际观民风身居海隅系朝政 | 第39-43页 |
第四节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惟存浩然气”——刘禹锡谪居夔州、和州及其诗歌创作 | 第45-61页 |
第一节 别样的巴楚风物和自然情怀 | 第45-49页 |
第二节 咏史鉴今悲天悯人 | 第49-53页 |
第三节 独特深邃的理性哲思 | 第53-57页 |
第四节 饱经忧患后的淡定情怀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