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民众正义观念变迁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2-46页
    0.1 寻找民众正义观念研究的历时态视角第12-18页
        0.1.1 问题意识第12-15页
        0.1.2 研究意义第15-18页
    0.2 概念界定第18-31页
        0.2.1 社会转型第19页
        0.2.2 从古典正义到社会正义:正义概念的历史演进第19-24页
        0.2.3 正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24-25页
        0.2.4 民众正义观念及其构成维度第25-28页
        0.2.5 从社会成员的结合形式来区分传统和现代正义观念第28-31页
    0.3 已有研究回顾第31-42页
        0.3.1 民众正义观念状况研究第31-37页
        0.3.2 民众正义观念影响因素研究第37-41页
        0.3.3 可能拓展的研究空间第41-42页
    0.4 写作思路、内容安排与研究方法第42-45页
        0.4.1 写作思路第42-43页
        0.4.2 内容安排第43-44页
        0.4.3 研究方法第44-45页
    0.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45-46页
        0.5.1 论文的创新第45页
        0.5.2 论文的不足第45-46页
第1章 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第46-67页
    1.1 理论基础第46-60页
        1.1.1 社会转型理论第46-54页
        1.1.2 社会正义理论第54-58页
        1.1.3 生命历程理论第58-59页
        1.1.4 社会转型对民众正义观念变迁的影响机理第59-60页
    1.2 分析框架第60-61页
    1.3 研究假设第61-67页
        1.3.1 民众正义观念状况研究假设第61-63页
        1.3.2 社会转型对民众正义观念变迁的影响研究假设第63-67页
第2章“还原”中国的传统民众正义观念第67-82页
    2.1 中国传统民众正义观念的特征第67-75页
        2.1.1 正义的主体:权威与互惠第68-70页
        2.1.2 正义的原则:需要与对等第70-71页
        2.1.3 正义的客体:生存与安全第71-73页
        2.1.4 正义的对象:血缘与地缘第73-74页
        2.1.5 正义原则的适用:差序与伦理第74-75页
    2.2 中国传统民众正义观念的社会根源第75-82页
        2.2.1 传统民众正义观念的政治根源第76-77页
        2.2.2 传统民众正义观念的经济根源第77-78页
        2.2.3 传统民众正义观念的社会根源第78-80页
        2.2.4 传统民众正义观念的文化根源第80-82页
第3章 社会转型与民众生活经历的变化第82-104页
    3.1 政治转型与民众生活经历的变化第82-89页
        3.1.1“政权下乡”第82-85页
        3.1.2 民主制度建设第85-87页
        3.1.3 服务型政府建设第87-88页
        3.1.4“送法下乡”第88-89页
    3.2 经济转型与民众生活经历的变化第89-97页
        3.2.1 市场化改革第89-92页
        3.2.2 经济结构变化第92-93页
        3.2.3 经济快速增长第93-97页
    3.3 社会转型与民众生活经历的变化第97-101页
        3.3.1 社会的个体化第97-98页
        3.3.2 社会分层机制变化第98-100页
        3.3.3 城市化第100-101页
    3.4 文化转型与民众生活经历的变化第101-104页
        3.4.1 社会主义文化第101-102页
        3.4.2 大众文化第102-103页
        3.4.3 个人主义文化第103-104页
第4章 转型中国民众正义观念状况的总体特征第104-122页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第104-107页
    4.2 中国民众正义观念总体状况的实证分析第107-120页
        4.2.1 民众的社会正义主体偏好状况第107-110页
        4.2.2 民众的社会正义原则偏好状况第110-114页
        4.2.3 民众的社会正义客体认知状况第114-116页
        4.2.4 民众的社会正义比较对象选择状况第116-120页
    4.3 现代变迁中的多维正义图景:转型时期民众正义观念的总体状况第120-122页
第5章 社会转型对民众正义观念变迁的影响:实证分析第122-149页
    5.1 社会转型对民众社会正义主体偏好的影响第122-126页
        5.1.1 研究设计第122-124页
        5.1.2 实证分析第124-126页
    5.2 社会转型对民众社会正义原则偏好的影响第126-135页
        5.2.1 研究设计第126-128页
        5.2.2 实证分析第128-135页
    5.3 社会转型对民众社会正义客体认知变化的影响第135-140页
        5.3.1 研究设计第135-136页
        5.3.2 实证分析第136-140页
    5.4 社会转型对民众社会正义比较对象选择的影响第140-149页
        5.4.1 研究设计第140-141页
        5.4.2 实证分析第141-149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49-159页
    6.1 研究结论第149-152页
    6.2 促进民众正义观念转型的政策建议第152-156页
    6.3 下一步研究设想第156-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9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93-195页
后记第195-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正义视域中的美国教育政策研究
下一篇: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