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

新型超短脉冲光纤放大技术的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全光纤超短脉冲放大器第13-16页
    1.3 脉冲分离放大及相干合成技术第16-19页
    1.4 脉冲非线性放大和超连续谱的产生第19-23页
        1.4.1 脉冲非线性放大技术第19-22页
        1.4.2 超连续谱的产生和光频梳的建立第22-23页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小结第23-25页
第二章 高能纳秒脉冲放大系统第25-45页
    2.1 掺镱光纤放大器第25-30页
        2.1.1 镱离子光谱特性第25-26页
        2.1.2 掺镱光纤速率方程第26-28页
        2.1.3 光纤中受激拉曼效应第28-30页
    2.2 单纵模直接调制半导体纳秒激光器第30-33页
    2.3 棒状光子晶体光纤第33-37页
        2.3.1 光子晶体光纤基本原理第33-35页
        2.3.2 棒状光子晶体光纤简介第35-37页
    2.4 高能纳秒脉冲放大系统第37-43页
        2.4.1 放大器数值模拟第37-40页
        2.4.2 放大系统实验装置第40-41页
        2.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1-43页
    2.5 本章小节第43-45页
第三章 准全光纤皮秒脉冲分离放大系统第45-73页
    3.1 脉冲分离放大基本原理第45-57页
        3.1.1 分离放大技术简介第45-46页
        3.1.2 脉冲分光与合成系统第46-53页
        3.1.3 相干合成相位探测系统第53-56页
        3.1.4 相干合成信号反馈系统第56-57页
    3.2 脉冲高效合成基本条件第57-66页
        3.2.1 高效合成评价标准第57-60页
        3.2.2 光程差对合成线偏振度的影响第60-62页
        3.2.3 自相位调制和色散对合成线偏振度的影响第62-65页
        3.2.4 其他影响因素第65-66页
    3.3 准全光纤脉冲分离放大系统第66-72页
        3.3.1 实验装置第66-68页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72页
    3.4 本章小节第72-73页
第四章 飞秒脉冲非线性放大技术第73-99页
    4.1 掺铒光纤放大器第73-75页
        4.1.1 铒离子光谱特性第73-74页
        4.1.2 掺铒光纤速率方程第74-75页
    4.2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第75-90页
        4.2.1 传输方程第75-78页
        4.2.2 非线性放大技术简介第78-80页
        4.2.3 自相似放大基本理论第80-84页
        4.2.4 全光纤非线性放大系统数值模拟第84-90页
    4.3 飞秒脉冲非线性放大器第90-98页
        4.3.1 实验装置第90-92页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2-96页
        4.3.3 超连续谱的产生和光频梳第96-98页
    4.4 本章小节第98-9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2页
    5.1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意义第99-100页
    5.2 本论文不足之处与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附录A 插图索引第107-110页
附录B 英文缩写索引第110-11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动双飞秒光纤光频梳技术与微腔光频梳理论研究
下一篇:全光纤超短脉冲激光器锁模机理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