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重组大肠杆菌产5-氨基乙酰丙酸的宿主选择与过程优化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ALA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第12-16页
        1.2.1 ALA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第13-14页
        1.2.2 ALA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14-16页
    1.3 5-氨基乙酰丙酸的合成方法第16-19页
        1.3.1 ALA的化学合成法第16-17页
        1.3.2 ALA的生物合成法第17-19页
    1.4 发酵液中溶解氧对菌体代谢的影响第19-20页
    1.5 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及基因全合成第20-21页
    1.6 同源重组技术第21-22页
    1.7 本工作的研究思路及拟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3-37页
    2.1 菌种与质粒第23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2.2.1 主要仪器第23-24页
        2.2.2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24页
    2.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24-25页
        2.3.1 培养基与前体第24-25页
    2.4 检测与分析方法第25-37页
        2.4.1 分子克隆相关实验第25页
        2.4.2 pH的测定第25页
        2.4.3 细胞密度的测定第25页
        2.4.4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第25页
        2.4.5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25页
        2.4.6 大肠杆菌细胞超生破碎及胞内蛋白的提取第25-26页
        2.4.7 SDS-PAGE蛋白电泳第26页
        2.4.8 ALA合成酶活力的测定第26-27页
        2.4.9 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测定第27-32页
        2.4.10 甘氨酸的测定第32-33页
        2.4.11 琥珀酸的测定第33-35页
        2.4.12 乙酸的测定第35-37页
第三章 野生型大肠杆菌MG1655作为宿主发酵产ALA的研究第37-55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3.2.1 菌种与质粒第38页
        3.2.2 质粒DNA的提取与转化第38页
        3.2.3 工程菌的构建第38页
        3.2.4 培养基及前体第38页
        3.2.5 工程菌的培养条件第38-39页
        3.2.6 检测方法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54页
        3.3.1 重组菌外源基因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第39-41页
        3.3.2 工程菌利用不同氮源对菌体生长及ALA合成的影响第41-44页
        3.3.3 以尿素为氮源时不同装液量对重组菌产ALA的影响第44-45页
        3.3.4 利用不同碳源对重组菌合成ALA的影响第45-47页
        3.3.5 不同初始甘油浓度下重组菌合成ALA的情况第47-49页
        3.3.6 重组菌以甘油为碳源的发酵罐放大实验第49-50页
        3.3.7 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基因优化菌株的构建第50-51页
        3.3.8 ALA合成酶基因优化菌与未优化菌的摇瓶对比实验第51-53页
        3.3.9 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基因优化菌的发酵罐放大实验第53-54页
    3.4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短暂厌氧发酵对重组大肠杆菌产ALA的影响第55-70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4.2.1 菌种第55-56页
        4.2.2 培养基及前体第56页
        4.2.3 工程菌的培养条件第56-57页
        4.2.4 检测方法第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4.3.1 好氧发酵与短暂厌氧发酵的发酵结果对比第57-59页
        4.3.2 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对重组菌的生长和产ALA的影响第59-61页
        4.3.3 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对重组蛋白表达及酶活的影响第61-64页
        4.3.4 采用短暂厌氧操作进行发酵罐放大实验第64-66页
        4.3.5 前体与葡萄糖混合流加操作策略合成ALA的发酵罐放大实验第66-67页
    4.4 小结第67-70页
第五章 基因整合优化大肠杆菌产ALA的初步研究第70-82页
    5.1 引言第70-7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1-76页
        5.2.1 菌种与质粒第71-72页
        5.2.2 基本培养条件第72页
        5.2.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72页
        5.2.4 质粒的提取与转化第72页
        5.2.5 MG1655基因组的提取第72-73页
        5.2.6 利用PCR引物设计在hemB基因引入点突变第73页
        5.2.7 氯霉素抗性基因的PCR扩增第73-74页
        5.2.8 重组模板质粒的构建第74页
        5.2.9 融合PCR构建ALA合成酶基因同源重组片段第74-7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6-81页
        5.3.1 基因hemB’的PCR扩增及pMD-19T-hemB’单酶切鉴定第76-77页
        5.3.2 氯霉素抗性基因的PCR扩增及pMD-19T-Cm的酶切鉴定第77-78页
        5.3.3 hemB’基因Red同源重组片段的获得第78-79页
        5.3.4 hemA基因Red同源重组片段的获得第79-81页
    5.4 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附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列存储的数据库物理层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Java源代码的动态监测技术研究